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一些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4081 浏览:93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目前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的一些不足,然后谈谈自己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民族精神,如何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挖掘;语文教材;民族精神;培养品德
Discussedshallowlyseepsthemoraleducationinthelanguageclassroominstructionseveralmethods
WeiHaolin
【Abstract】Thisarticlefirstpointedoutinthepresentunderagethoughtmoraleducationexistssomequestions,howthendochatthemselvestounearthinthelanguageteachingmaterial’snationalspirit,howminorthoughtmoraleducationseepageinlanguageclassroominstruction.
【Keywords】Excation;Languageteachingmaterial;Nationalspirit;Raisepersonalcharacter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情况教学论文直接联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联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当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有必要、更有责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但是,目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方面,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成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重“智育”轻“德育”
当前,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一些家长和学校对学生都只注重抓智育,忽视德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生活常识的学习;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特长的培养和练习,忽视全面进展;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同时,沿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读书做官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满朝文武贵,都是读书人”等观念一直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一直是未成年人为之奋斗的重要价值取向,引导着未成年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管东西南北事,缺乏“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成才的意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普遍形成了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以而削弱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社会环境恶化
随着互联网、影视文化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传播,各种文化思潮使身心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难以抉择。各种违法违纪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所以及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口袋书等,成为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一大社会公害。一些不健康的传媒宣扬享乐主义,渲染暴力凶杀等信息,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针对以上青少年出现的种种不良行为,我觉得我们整个社会都有必要有义务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在未成年人德育过程中,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本人以为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把德育渗透在每一门学科中,让每一位老师都承担起德育的责任,而不要以为德育只是哪个领导或仅仅是班主任的事。
作为语文老师,多年来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一直渗透了道德教育。由于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这些文章,大多为久经考核教学论文、文质兼美的名篇,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诸如:热爱国家、勤奋自强、诚信守信、社会责任、尊长爱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伟大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有不少古代杰出人士,在他们身上集中了人类的聪明和闪光的品质,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利用这些杰出人士做榜样,以而培养了学生高贵的品质和崇高的人格精神。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些品德教育呢?
1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要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由于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言行,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品行素质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本身首先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身教重于言教”,在师德上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以良好的举止熏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做表率,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树立自己的道德情操。
2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高尚的民族精神
2.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在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上风。我首先吃透教材,把分散在教材中的一点一滴的爱国主义内容挖掘、整理出来,然后利用语文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能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培养学生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曹植《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等。这一句句体现了古人“宁死不屈”,“忧国忧民”“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千古名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这些爱国人士的敬佩之情,增强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再如:的《沁园春.雪》,姚鼐的《登泰山记》等篇目,或是描绘名胜古迹,或是书写自然风光,指导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水的加深熟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2挖掘语文教材中前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语文文教材中有不少作品写到前人的立身处世,后人以中可以熟悉到前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受到鼓舞。
例如,陆游对人生的“乐观主义态度,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陶渊明“鄙视官场,弃官归田,对当时黑暗现实不妥协的抗争精神”;司马迁受了宫刑,却仍然能“忍辱负重,最后完成《史记》这部巨作的顽强精神”;勾践“卧薪尝胆,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勇敢精神”等等。语文教材中的这些事例以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代士人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或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身处逆境仍奋发图强;或忧国忧民,终生以国家民族为念;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追求;或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以天下为己任,匡时济世,造福国家百姓。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后人如何为人处世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我都在课堂上及时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深思,去感悟,去领会。
2.3挖掘语文握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古诗文教材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非常丰富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教学《师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尊师重教,谦虚求教”的美德教育。教学《论语》《孟子》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尊老爱幼、见贤思齐、舍生取义”等品德的教育。教学《陈情表》时,我对李密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面对高官厚禄不被动摇,为“孝”祖母而弃官的美好品德,对学生进行了“千万经典,孝义为先”的品德教育。在授课过程中,我处处渲染,及时点拨、激发,让学生被熏陶,被感染,被感动。让古人的这一些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最珍贵的品格与精神,成为今天孩子的精神财富。
3捉住语文教材中的名言、警句,适时点拨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和格言,常被人们奉为严格遵守的修身养性、为人行事的信条,起着对学生劝告和警示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只要一碰到便大力渲染。如《左传》中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论语o为政》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