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15693 浏览:695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懂得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实施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重要的教学内容。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相关的教学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善感的心灵,俯仰皆是恩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体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悟。
1.美丽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不仅赋予我们存活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滋养我们的精神。《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百草园,给幼年的鲁迅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引起同学们的无穷向往。《山中访友》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作者心灵的倾听者。《斑羚飞渡》中老斑羚体现出的舍生忘死的精神,让多少人自愧不如!《行道树》里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悲惨的命运令我们反省。大自然给予我们甚多,只有怀着感恩的心,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2.浓浓的亲情是涌泉般的恩泽。教科书中有很多文章多角度地表达亲情,诸如《背影》中日渐衰老却要尽其所能为儿子做事的父亲;《回忆我的母亲》里严肃而慈爱的母亲;《鹞子》中手足情深的兄弟;《散步》里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浓浓亲情,时常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纯洁的心灵。
3.祖国的恩情融在我们的血液里。祖国事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以描写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以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底蕴,以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祖国英勇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如《最后一课》使我们明白独立、自由是多么可贵;《土地的誓言》激起了我们报效祖国、守护家园的雄心;《我爱这土地》的歌声如此深沉,默默唤出我们心底爱国的气力;《邓稼先》教会学生报效自己的祖国;《黄河颂》使我们变得坚强。
4.微笑里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的博大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以《藤野先生》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以《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以《老王》等课文中感受陌生人之恩。社会的温暖与血缘无关,只关乎信任、热情、理解,因此更显得伟大。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1.感恩就是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体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阳光与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阔别危险,包括阔别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
2.感恩就是要承担责任。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出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并不是苟且偷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这些都是古人已然明白的道理。
3.感恩就是要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就是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就是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达到人际联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体验策略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怀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适合进行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语段,二是直接抒发感情的语段,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此外,教师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他们课外多读全文,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与记忆。
2.在想象中体验。如学习《邓稼先》,要想象邓稼先当时工作环境的艰苦,这更能让我们理解这位伟人的崇高。
3.在思维中体验。对揭示事物本质作用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在思索中深刻熟悉事物的本质,体验恩情的深广。如《最后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对一个民族的重要量,感悟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作用,以而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总之,以文本入手,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作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而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做到以身作则,身正令行。
(责编木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