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5989 浏览:175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历来是小学课程的重点科目。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家都在变着法子提高学生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能力,也因此而让大家费尽了心思,吃尽了苦头。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每一位老师都在关心和关注着学生们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劳动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的健康变化和进展。在我看来,在以上多种素质中,智能素质几乎都与其他素质体现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尤其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概括能力,引导他们能独立地去学习和理解课文。任何论述都需要付诸于实践才能检验出其科学性,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结,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些相关的“论述”熟悉。无疑,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我有以下总结,特与教育同仁共商榷。

一、应该明晰“读”的重要量

朱熹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源头,是根本。假如离开了“读”来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教学,那就即是是纸上谈兵,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只能是无本之木,根本不可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由于“读”不仅是学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的途径,更是学生感知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和活跃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当然也离不开“读”这一片沃土的育养。

(一)教师范读引路,让学生进入情景

一篇文章,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感受、领悟各种句式的抑扬抑扬、轻重缓急,让学生情感受到激发,使之被作品中鲜明生动的情节所吸引,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并真正进入情境。如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时,教师用深情而轻缓的语调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体味、感受、想象,让学生进入日出时的情景。

(二)学生自读,边读边思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它的语言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形象和深厚的情感。“思”是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学重要指导学生在读时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以语言文字入手,透过字里行间,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感受作者语句的妙用,以而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让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可以说“读”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必须明晰,“读”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当中的重要量。

二、教会学生归纳段意

段落是一篇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如何归纳段意,弄懂每一段的意思,是读懂一篇文章的条件和条件。在段得教学中,教师通过归纳综合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以下三种策略教学学生归纳段意。

(一)找中心句法

有些段的段意,就在段末或段尾,这便是段落的中心句,教学重要留意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后找出。如《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得第一句话“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就是该段的中心句,也即是该段的段意。

(二)关键词“串联”法

在教学中,有些段意的归纳,可采用关键词“串联”法。现要求学生理顺句子,并把握好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然后把关键性词语或句子“串联”起来,稍作修饰,组成一段完整能顺的话,便构成了段落的段意。

(三)“提炼”法

有些段落较冗长,意思也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去理解段落的内容,并反复琢磨体味,最后提炼出段落的主要意思。

三、教会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浅析概括能力,是读懂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志。

(一)归并段意法

在弄清段意的基础上,把各段的段意归并起来,加以补充和取舍,就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六要素”连结法

这种策略适合写人、记事的文章。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找出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假如说六要素是六颗珠子的话,现在用一根线把六颗珠子连结起来就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先分别找出时间:1941年秋;地点:狼牙山;人物: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事情的起因: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经过:五壮士和敌人英勇斗争把敌人引向狼牙山顶峰;结果:五壮士壮烈牺牲,胜利完成了任务。把这六要素连接起来便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1941年秋,在狼牙上,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完成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和敌人英勇斗争,结果全部牺牲的事。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题目扩展法

这种办法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在题目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扩展,使其完整而具体便可。如《第一场雪》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便可概括为:课文描述了第一场雪的美丽景色。

四、教会学生提炼课文主题

刘勰曾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无论什么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无论是讽刺的、批判的、还是讴歌的、号召的,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课文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只有认真浅析、理解文章的主题,才算是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以下两种策略教学生提炼课文的主题。
(一)摘录法
有些文章的一些语句或段落,就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可要求学生深刻领会文章,内容后在原文中找出摘录下来就行了。
(二)填空法
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主题都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就是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或讴歌什么或批判、揭露什么的情感。采用填空法便能很直观地概括文章的主题,即本文写了——事,表达了——主题,让学生在第一空填上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空填上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即可。如《黄继光》一文中的主题便可概括为:文章叙述了黄继光为了完成任务而壮烈牺牲的事,歌颂了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总之,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在朝夕之间一蹴而就,只有以多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与练习,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