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丰富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20049 浏览:921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网络教学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让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环境来学习,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还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阅读、筛选、获取信息,解决不足的能力。那么怎样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呢?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25课《七律·长征》为例,谈一些感受。

一、利用网络,搞好预习

完成教学任务,教会学生新知,我想不应只把精力放在课堂上,课前的预习指导也是非常必要的。但预习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克服盲目性。假如学生只把预习局限在课本知识的表面,或是面对外界丰富的资源量无以下手,不知重点,也就失去了预习的作用。教师应当充当一个引领者,给予恰当的提示和启发,这样才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使预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基础。
首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到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不足,利用网络广阔的空间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学生所搜集的资料就会有所不同,在课堂交流的时候同学之间就能达到互补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我在教《七律·长征》这首诗时,在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不足的同时,还根据“理解诗意,感受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的教学重点,特意要求必须了解长征的时代背景及长征的路线,为这首诗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正是有了这一要求,才使学生对长征的作用及红军精神的理解变得顺理成章。

二、利用网络,激活课堂

知识不是只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生对自己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这样的学习氛围很重要,而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就是创造这种氛围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操纵计算机欢快地学习,所以更能使学生积极投身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同时学生通过浏览网站上的大量信息,整理相关资料进行集体流,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如:我在教学《七律·长征》的时候,事先做好一个小型网站,网站上的内容都是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编排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了课前预习的收获,使学生的信息得到互相补充,然后引导学生捉住重点诗句浏览网站上的内容,深入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点击,真正看到了五岭山脉的绵延无尽,乌蒙山的气势磅礴,又通过和“细浪”与“泥丸”的比较,真正感受到了“大”与“小”和红军精神的联系。金沙江的波浪滔天和飞夺泸定桥惊险悲壮的视频画面,更是让学生亲眼看到了红军的英勇与无畏,视频中还有绵延无尽的雪山和诗中没有提到的一望无际的草地,使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学生独立操纵的时间用了15分钟,自始至终都体现得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之后我又让学生们把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感受最深的诗句加上自己的感受谈理解。结果表明,学生们理解的要比以往老师单纯的讲解深刻与透彻得多。在这一过程中,我没有执意追求知识结论的快捷传授,而是把解决不足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教学媒体,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掌握知识,悟出道理,受到教育。

三、利用网络,拓展延伸

语文知识的空间是非常广泛的,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进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知识的有效延伸,是补充课本知识不足的最好办法。如在《七律·长征》的教学中,针对课后的选做题,我特意在网站上添加了《清平乐·六盘山》和《沁园春·雪》两首的词。在学完《七律·长征》之后,鼓励学生尽情朗读这两首词,感受诗词中所体现出来气吞山河的壮志豪情。正当学生沉浸其中时,我又鼓励他们课下去自己搜集、整理其他的诗词,一周后开一个朗诵会。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朗诵会开得也很成功,有些学生还向大家讲述了写诗词的背景,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实际上也为完成这一单元目标中提到的“感受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走出了第一步。
总之,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学习工具,一种教学媒介,它日益受到我们的重视。我们只有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库来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才能真正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