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34631 浏览:1585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工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这一理念,把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发现不足、提出不足、探究不足、解决不足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成为我们实现课堂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必由之路。

一、营造人性化氛围,增强自主学习的心理磁场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人口,营造人文化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潜能和得到充分进展。
1.天生生活化信息激趣。如在教《草原》一课时,我以一幅生动的草原美景图展示在学生眼前,配以轻快的音乐,生动描述,让学生根据画面中的情景去感受,去感觉。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这美丽的大草原是怎样的感觉呢?对草原又有怎样的印象?天生了生活化的信息,如催化剂一般,势必会催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趣。
2.开发故事化文本激趣。像在学习《赠汪伦》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万家酒店、百里桃林”的故事;在欣赏《鸟的天堂》一文时,我们则可以在播放鸟的天堂的课件的同时,先容作者旅游小鸟天堂的见闻。精心地开发这些故事化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创设艺术化语境激趣。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有目的的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的情境,创设艺术化的语境,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情景气氛的感染,在有效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把学生带到新奇、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欢快——兴趣的情绪状态。

二、开展感悟化阅读,拓宽自主学习的个性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讨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课堂上安排自读过程,让学现不足、探讨不足、探讨知识。
1.“天马行空”式。例如在教《林海》一课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已领会,并汇报自己的感受与发现。果然,由于解除了学生思维的禁锢,学生思维异常活跃。
自读后,学生便各抒已见:有的说,林海中绿的颜色实在多,有深绿、浅绿、墨绿……马上有人抢过他的话,一下了说出了六七种的绿色;有的学生又循着前面的话题说林中绿的颜色是由于林海中树的种类多;有的说林中绿的颜色多,是由于树的年龄不同,林海中有参天的古木,也有泛着新绿的幼苗;还有的说,画家根本无法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
通过充分自读,并交流自己的感悟,学生已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领会和理解。
2.“豁然开朗”式。如《白杨》一课中爸爸先容白杨的一段话,提出不足:爸爸只是在先容白杨吗?为什么说他也在表白自已的心呢?学生通过熟读课文,很自然地把爸爸与白杨联系起来,想象到爸爸在新疆生活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就如同白杨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安家。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及当时的情景,自然地溶入课文中。

三、开展合作化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合作交流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同提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索后提出不足,并以不同角度去思索和判定不足,鼓励学生对不足有不同的看法。教材只是一个“凭借”体,一个“例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紧扣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师生不仅要理解,学习教材,还要“创造”,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多角度“立体”地读懂课文,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几个还可以有什么策略?“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如学习《落花生》,有的学生以为花生的品质值得学习,但也有的学生不同意这种看法,以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一个人要有竞争意识,要善于展示自己,倾销自己,假如都像花生那样,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在当今社会里,桃子、石榴、苹果也值得我们学习。
如学习《景阳冈》之后,有的同学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们以为武松打虎是在肆意捕杀动物,破坏生态环境,现在我国东北虎、华南虎濒临灭绝,打死老虎还能称为英雄吗?
时代变了,学生的意识也在发生变化。他们的市场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所以对课文的传统观念也提出了挑战。

四、推行开放化阅读,满打满算积极语言的转换机制

学习一篇课文不能只停留于课本,要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给学生树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意识。至于延伸行径,了解什么,由学生自已决定,自己想知道什么就查什么,自己深得该了解什么就找什么,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还要学生再带着新的不足离开课堂。
1.内化转制式。学了《鸟的天堂》一课后,告诉学生“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们先容它呢?请写一段导游词。以读促写,学会运用,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2.链接发散式。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文章。如要求学生课后寻找、阅读有关的诗词。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书竞赛、展评等活动。
(河南省太康县芝麻洼乡王庄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