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语文课堂教学脊梁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16099 浏览:7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进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师除了注重语文的人文教育的工具性外,还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进展等方面下工夫,帮学生构建大语文观。自主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脊梁,是构建大语文观的灵魂。
关键词:自主阅读;氛围;目标;情境;对策;空间;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68-0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进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师除了注重语文的人文教育的工具性外,还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进展等方面下工夫,帮学生构建大语文观。笔者亲身经历了两轮初中语文的课程实验,强烈地意识到自主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脊梁,是构建大语文观的灵魂。以下是笔者在一线课程实验中的点滴感悟,愿与同仁交流。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讨者、探讨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和谐开放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享有充分的权利。只有在尊重他们生命的课堂上,他们才能自由地、自主地思索、想象、发问、辩论,真正地体现自由地研读感悟,自主地研读感悟,自信地研读感悟。我在执教散曲《天净沙·秋思》时,主动走出了演讲者的角色,微笑着和学生商量:“这首曲,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学?”有学生提议:“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喜欢读的读,喜欢说的说,喜欢画的画。”我采纳了他的倡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自悟、自求、自得。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了探讨性阅读活动,几分钟后,便各显身手,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表达了研读的结果:善于说的学生发表了经过自己独立思索的带有个人熟悉和个人情感的见解、感受和看法;善于读的学生以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对《天净沙·秋思》作了出色的诠释;善于画的学生用图画的创造性构思再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当学生以不同方式展现他们真切而安闲的感悟时,我不得不赞叹他们的生命是多么烂漫可爱!

二、明确自主研读的具体目标

认知心理学探讨表明,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明确,他们投入学习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可见,只有当学生的探讨性阅读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有效地唤醒,进而在课堂上自主地阅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探究,使语文素质获得多方面的、充分地、自由地进展。在实际操纵时,教师既可以直接提出研读目标,也可以提出几个研读目标供学生自主选择,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读目标。我在执教《看云识天气》时,在温习导入课文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这几种大自然的语言中,你对哪一种特别感兴趣,请坐在一块儿学习。”于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了自由组合,并分别把自己的小组命名为“卷云探讨所”、“积云探讨所”、“华探讨所”、“晕探讨所”、“虹探讨所”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读目标:“这一篇文章,你们想探讨什么呢?”经过学生的讨论,确定了以下几个研读目标:1、读好文章中的几段;2、品味出色段落写得好的地方;3、懂得这篇文章中的知识。然后教师就要求学生围绕以上三个研读目标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由于学有方向,学生便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了研读中,用自己心灵去拥抱语文,尽情地展现了他们生命的原生态!

三、创设富有磁力的不足情境

认知心理学探讨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是推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内驱力。创设不足情境的目的在于把学生想解决某个不足的愿望转移到研读课文内容上来。我在执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假说:假如鲁提辖现在还活着,到人才市场找工作,他得写自荐书,你能帮英雄写一份自荐书吗?我们手头能够人人利用的资料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咱们好好探讨一下课文,完成这个任务行吗?这个不足情境的创设向学生呈现了与当前研读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使研读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因此,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对课文的研读探讨。当学生研读那极富美的感召力的课文时,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和理智逐步实现了交融和同构,进而以课文为媒介彼此发生了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对答。

四、点拨合作探究的操纵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探讨的态度”。(《给教师的倡议》)对学生来说,每篇课文都是一种开放性的召唤式结构,都是一种吁求,学生对课文的研读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天生的过程。以某种角度来说,探讨性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不断进行新的探讨和新的发现,实现对课文开放性的动态建构的过程。显然,学生的自主研读要取得实效,必然得运用可操纵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对策。否则,学生的自主研读活动就会陷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却并非有效的情况教学论文。
因此,在研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研读主题点拨其研读对策。

五、给予选择内容的自由空间

人本主义学习论述以为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它意味着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同等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体现自主性。探讨性阅读的一项重要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重要体现,就在于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研读中。我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教时),首先创设了“船中兄弟相遇”的情境,再引导学生确立了研读目标:体悟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对学生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肯定知道要想深入地感受菲利普夫妇势利冷酷,就得认真地学习课文兄弟巧遇几段!学生就反复地、有滋有味地品读,把你以为最能体现菲利普夫妇性格特点的句子画出来。于是,学生便投入了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探讨性学习,然后积极介入了交流反馈,尽情地释放了自己的生命活力!在教师的开放引导下,学生真正揣摩到了语言在表达思想内涵上所体现的情感之真、精神之善和形象之美。

六、安排挥洒个性的读写练习

语文阅读活动论探讨表明,学生能动地介入阅读以本质上说是一种个体生命的投入活动。由此可见,当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研读活动中时,他们各自特殊的心理活动、独特的情感意志、感受理解都将在课文上打上鲜明个性的印痕。学生在课文中感悟到的是他自己才能感悟到的东西,他通过课文的“对话”是富有个性化的,以其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方式介入着对课文的把握和建构;他对课文的理解和解释,是自我灵魂的写照,是主体生命作用的一种投射和昭示。显然,在学生呈现研读结果时,教师安排创造性的读写练习将有助于学生个性的挥洒。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学生才能调动起深刻的情感体验,以而投入课文构筑的情感世界,将自我融入课文之中,进而目睹生命的本相,闻声真理的告诫,悟得课文的真义,将心灵升华到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体验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启泉主编.语文教学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4]赵福祺,李菀编著.语文(初中卷)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苏)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倡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