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5666 浏览:192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以而达到进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真正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1.动口
动口是指学生认真阅读,积极回答,主动提问。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选择时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口
1.1书要让学生去读;纵观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每课后的思索练习第一题都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者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读书就是要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读的形式有: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朗读、默读、诵读、背读等。
1.2不足要让学生答;不足难易与学生基础的差别是课堂教学中不好处理的一对矛盾。教师应因材而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积极鼓励学生回答,要给学生回答的空间,切忌替学生回答或武断地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充分捉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鼓励。
1.3疑点要让学生问、议;陶行知先生说:“不足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生动活泼,好奇心强,对新鲜、稀奇的事物、不足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大力鼓励学生问,绝对不能抑制他们的特点。牛顿不是以小就爱问个为什么,后来成了科学家?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良好好问习惯。无论是教师提的问,还是学生提的问,都要让学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讨论,教师绝不能剥夺学生对不足见解的权力。
2.动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纵,信息才能得到反馈。同时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才能得到体现,思维才能得到拓宽。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只引导学生对“春”的段落进行了浅析,“复、秋、冬”则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通过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达到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练习的目的。又如在教学《将相和》、《景阳冈》之后,要求学生自编、自演课体剧,通过这些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纵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含义。
3.动脑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学与思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思索,人的智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思维才能不断地进展。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差别,设计好不同程度的不足让学生积极动脑,同时也要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发现不足,解决不足。比如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设计各种填空题、问答题、判定题、浅析题、讨论题等,让学生积极思索、动脑。长期坚持不懈,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以后学习、生活中碰到了困难时,就会迎刃而上,而不坐而待之。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不断引导学生“动”,在动中学习知识,在动中革新教学论文,以而达到在动态的学习中获取静态的知识培养创造性能力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1-05-2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