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着力解决几个不足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33294 浏览:1556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该文关注了当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值得深入思索和亟待解决的几个不足,提出要解决好高期望值与潜在的重视不够之间的矛盾,大力发挥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夸大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介入性,转变单一以考试作为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思索

1.解决好高期望值与潜在的重视不够之间的矛盾

“大学”二字在中国古已有之,但大学教育的体制却来自西方,在这一百多年中,我们植入了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培养出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能干活的人,这样做似乎跟“先进文明”的间隔越来越近,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什么?是大学生考试,是各种心理不足导致的破坏性、杀人事件在高校的不断上演,是大学生对各种资格考试趋之若鹜,对基础论述课程和人文类学科心不在焉,是社会成了一个讲究实效的社会,整个社会的人们受市场经济影响兴起的后消费主义的严重冲击,实用主义观念大为流行,金钱至上,道德沦丧。怎么办?不足出在哪里?这些不断扪击着今天的教育者、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们的心。大学究竟应该怎么办?中国大学的理念是什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除了掌握运用型技术外,在根本层次成其为一个真正的人?答案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理应承担起它可以承担的责任,但这责任又何其之重!
随之而来,说法纷纭: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大学语文应该到儒家教育思想里去继续和革新教学论文,儒家思想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学以致用”。孔庆东先生说“我们以往对待语文的两个思想一个是没用,把语文和生活对立起来,另外一个是小用或者是只为政治服务,不能和整个丰富的人生结合。我们现在要回到儒家的道路上去,把语文和人生根本的宗旨相联系。”“儒家的“取宏用精”的思想要放到语文教学中来,不要目光太短浅、急功近利,似乎市场上需要什么我才教什么,但要想到市场是变化的,还有一些东西是受用终身的,这个是我们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的。”所以要讲诸子百家,要讲中国文学史,要讲中国文化史;大学语文课不但是培养“通才”的基础,“而且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基本学科,也是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吕永林先生说:“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所面对的严重不足决不仅仅是语文教育自身的不足,也决不仅仅是语文教育内部的不足,说到底,在我们时代,语文教育所遭遇的危机源于整个人文教育所遭受的危机。”所以大学语文的讲授要在文章的品读中要贯串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倡导“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又何其重!
但现实是,在高校“大学语文”一般只开一个学期,40个课时左右,课时之少与任务之重形成的比较太过鲜明,而且,如此少的课时潜在地又在说明高校对于大学语文的重视度不够,使得学科地位似乎都难与大学英语和思政课等这些基础课并驾齐驱。笔者以为一方面,应寻求课程设置的调整,开设相关的人文课程,如中国文化史、语言学史、现代汉语等,有目的地建立一些人文社团,组织高水准的人文讲座和学生人文实践;另一个方面,凭借任课教师的教学聪明,根据学生的院系、专业、学习的具体情况,全盘问量,这么少的课时要做到面面俱到则面面俱不到,所以要有所侧重,解决最根本、最需要解决的方面。

2.大力发挥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2000年开始,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大众的教育水平,我国大学就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据权威部分的统计数字说明,十年来,大学招生规模以年均大约30的速度递增,全国高校普通本专科招生数,由1999年92.4万增加到2009年的约629万人,目前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已超过2500万。如此激增的学生数意味着高校要建造更多的教室、宿舍、配备更多教学硬件,以及更多的教师。但现实是很多高校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师生的配比都远远超出公道配比,笔者上过的大学语文,曾经有一个学期是四个班合上,学生总共有一百三四十,这种情形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是大学的灵魂,好的教师更是以自己的言行、品性、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一生。上世纪初,鲁迅、刘师培、闻一多、朱自清等很多名家,都教过“大一国文”。大学语文课备受重视,一般都是由资深教授来教课。
在此时此境,笔者以为其一,加强财政的投入,实现小班教学,降低师生配比,确保教学效果;其二,多创造机会让教师进修学习,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探讨;其三,教师个人应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以知识传授型向创造力激发型转变,使学生以记忆型学习向自主革新教学论文型学习转变,做到真正的“师道尊严”。

3.夸大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介入性

以往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多是以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为主,即单向传递,而大学语文的课时非常有限,即使每节课不停地讲也讲不了多少,长此以往,被动地学习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依靠思想和厌学情绪,大学语文教学的诸多目的根本无法实现。要发挥大学语文课的作用,应结合课内和课外。课堂以精讲为主,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之美,在感受美的同时,联系实际深入思索,可以组织专门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内化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如可以让学生写写诗歌,写写散文,老师在评阅的基础上加以讲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的知识面加宽加深。

4.转变单一以考试作为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

我们的学生曾经“为分数而学”、“为考试而学”,平时松松散散,考试猛背讲义,只求过关就好,但这个样子不能得到知识上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但大学语文讲的是人学,是安身立命的学问,是无用而有大用之学问,因此不能由期末成绩一锤定音,应变为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实际、能力逐步提高的实际、认知不断进展的实际、审美水平渐次提升的实际,全面而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使学生不再有过不过关的压力,而是让他们自由地欣赏美、享受美,感受人类历史文化的辉煌,以而在知识、思想、人格等方面全面、健全进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钱威.语文教育艺术导论.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