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28775 浏览:1318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自古就有云:“百善孝为先”“惟孝敬父母,可以解忧”……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孩子以小就懂得感谢父母,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对于阔别父母的留守儿童来说情况却不容乐观。笔者作为一名山区教师仅对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谈些个人鄙陋的想法。

一、近况浅析:

山区孩子大多数为留守儿童,常年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长此以往,孩子们与父母的间隔也越来越疏远了。孩子们不了解父母的生活情况教学论文,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不知道父母为孩子们付出的心血,更有甚者:当他人提起自己的父母时,竟然会无动于衷。
看到这一切,笔者不禁为这些留守儿童而心寒: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感谢,那又何谈感谢朋友,感谢社会,感谢祖国呢!
此外,笔者也走访了相关的家庭,据了解山区孩子的父母固然大多常年在外打工,但也时时担心自己的孩子,为他们付出了不少的心血。那么到底是什么理由导致了一些山区孩子会对父母之爱如此视而不见,如此冷漠呢?笔者以为这与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贯彻得不够到位有着莫大的联系。
1、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而亲情教育就是一项很重要的情感教育。然而,当前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为考试而上课,否决了文本自身很好的教育价值。留守儿童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之情比一般儿童要少得多。假如连在语文课堂中感受这种情感的途径都被剥夺了,那在这些孩子身上会发生对亲情冷漠的现象就可想而知了。
2、课堂中有感恩教育,但不深刻。如人教版五上年级的《“出色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在教学该篇文章时假如让学生仅限于关注父母之爱,而文本升华部分:“感恩父母”只稍作提示,该篇文章的教学就少了画龙点睛之笔。
3、课堂中的感恩教育过于假、大、空。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三下年级的《妈妈的账单》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播放汶川大地震中为孩子牺牲的妈妈的感人事迹,并出示:“母亲为孩子献出了生命0分尼”,以而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这一环节的设计的确达到了设想的效果,甚至还有孩子当场哭了。但是殊不知此刻的孩子只是被影片所感动了,文本的价值并没有得到体现,孩子也并没有真正懂得自己该如何回报父母之恩。

二、解决措施: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革新教学论文能力的内在动因。而感恩教育又是情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是每位教师势在必行的任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呢?

(一)教师自身要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假如教师自己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那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就会索然无趣,与学生自然无法和谐相处。相反,假如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一切,这一切也会感染学生。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得出色时教师不妨用上“谢谢”“老师为你而兴奋”一些的表示感激之情的评价用语;当学生帮老师做了事之后,老师也不要羞于对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说声“谢谢”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回报……

(二)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感受父母之爱。

据心理学浅析,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雨表。小学生轻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轻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在教学《麻雀》一文时,笔者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出老麻雀对孩子的爱,在强大的眼前,老麻雀是那样的渺小,但是,正是爱的气力让它如此勇敢,多读感受,这样的爱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敬畏吗?然后,让学生说说父母关心自己的小事,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自然而然地被唤醒了。很多学生明白了父母之爱,重于泰山,只有亲情才是永垂不朽的宝藏!
再如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首古诗的时代固然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但作为偏远山区的很多孩子都见过亲人为自己缝补衣服的情景。在教学时不妨出示一幅辛勤的母亲缝补衣服的图片,再让学生解释诗句和反复朗诵,并说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有什么恩情,学生感受亲情永驻,心理永远感到满足。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多角度理解父母之恩,同时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启迪心智细无痕。培养学生爱的情感,不是说学几篇课文,做几件感人的事,看几部教育片就能解决的不足,它必须贯串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才能达到文、理、情相通的境界。

(三)设计有关感恩父母的家庭作业。

课外活动或家庭作业,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布置一些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体验父母之爱,以而真正懂得感激父母、回报父母。
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如让山区留守儿童记录下一个月或者一年中爸爸妈妈来看望你的次数,对你说的最令你感动的话等等;又如让孩子们向远在他乡的父母表达思念之情;再如在团圆节时为自己的爸妈洗一次脚……
让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同时也能使新课标“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要求落到实处。
懂得父母的爱,就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去孝敬父母;学会了孝敬父母,就会去关心、帮助父母以外的人,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欢快,拥有幸福,明白事理,以而让自己更快地长大……我们山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借助教材资源实施感恩教育,在孩子心中栽下枝繁叶茂的“感恩树”!让我们心存感恩吧,只有感恩,才能明晰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