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6981 浏览:236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综合性学习课的设置,对新课标下的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革新教学论文。因此,正确熟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不足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综合性的进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呢?我以为小学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以语文学科本身的资源、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资源、社会生活资源这三方面人手,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着眼学科本身的资源

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教会学生查找各种资料。这就要求教师有捕捉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的意识,有对教材进行“精加工”的能力——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学的“精华”筛选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点阅读、讨论,以而摈弃那种事无巨细、以头讲到尾的做法。学生就能对教材始终处于一种新鲜好奇的感受中,以探究未知的心态对待每一节课。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确立课堂上的“小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以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学习为例,在学生初步阅读、积极质疑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他们自己提出的十个不足分类、整理,然后选择一个不足开展综合性学习:到底应不应该放?(1)学生自由寻找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或朗读、或表演、或向人请教、或与人辩论……)(2)集体交流,全班分成正方、反方两大阵营,展开辩论。这样的学习不是静态的复制、被动的适应,而是动态的天生、主动地建构。教师的介入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选和重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进展。

二、关注学科之间的整合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综合性学习打破学科界限,夸大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相沟通。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内容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把握语文个性的基础上,以课文语言为凭借,适当适时地向各科教学开放,并相互渗透,发挥整体协调提高的作用。
三年级的口语交际课《汇报学校绿化情况》,我就采用了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把课上得生动、丰富,其中又鉴戒了色彩斑斓,能激起学生审美情趣的美术课,让学生在学校原有绿化图的基础上加进自己的设想创造,设计新的校园绿化图。借科技文艺课上,让学生上网寻找校内不着名植物的名称、特性……这样一篇比较枯燥的口语交际课由于和其他学科相互融合而变得丰富多彩、布满活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策略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眼,提高学习效率。

三、社会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这样的规定,真可谓“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打破以语文学科为中心的局面,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和身心进展不同阶段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语文学习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鼓励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课堂,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的生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地调查、访问,以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主动进行深入探讨,动手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明显特点:变化性和天生性。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并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活动的展开,新的主题不断天生,学生在这个过程复兴趣盎然,熟悉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去年10月底,正是农忙时节,到处是一派忙碌景象,我班学生开展题目为“一颗种子是如何变成一粒米?”的综合性学习。在全班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不足。他们十分踊跃,提出了“要打好多次药水,到底打了些什么药水,分别有什么用处?”“为什么需要先撒种,等长高后,才能正式插秧到大田里?”“为什么每年就要在夏天和秋天收割?”……十几个不足。接下来的学习,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自由组合,小组长分配任务,为了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调查重点,我还帮助他们设计了表格。孩子们有的写了日记;有的画下了一幅幅田园风光;有的收集了描写农民耕种的诗词曲;有的自己当小记者,亲身下地体验调查……
到展示学习成果的日子,学生各显神通:有照片、有素描、有誊写的诗文、有学生自己写的日记……特别让我感动是有学生说:“身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原来连稻麦都分不清,经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在学生的倡议下,制作关于农忙的手抄报。学生分头行动,进行新一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四、以教学琐事中开发。

有专家提出把教学琐事,当作一种珍贵的课程资源。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看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使“天赋和社会所给予的一切在人的身上将达到惊异的和谐一致。”(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固然文本上经过提升、润色的论述热情洋溢,至善至美,实践中那些繁琐的、磨人的事情却因难登“大雅之堂”而被忽略不计。然而,在实践中恰恰就是这些琐事构成了教师一天活动的不小的比例,所耗时间与精力决不亚于正规课堂教学。因此,有学者以为,要提升育人的品质,激发教师的主体性与创造力,必须把教育教学中的“琐事”也纳入新课改的视野,使之也成为一类课程。
语文教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琐事值得我们去开掘。例:有探讨者听课观察班内一名女生,不管在上哪一门课上都介入不够积极,即使在小组活动中也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于是在下课后,与她套近乎:“你平时都看些什么课外书啊?假如你能课后多看书,经常大声练习朗读,你也会像那些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一样出色的!”就是这两句极为简单的交流,便起了不小的效果。下一次又去听课时,她看到该探讨者来,便十分有成就感的向他汇报,“我今天语文课得了两朵小红花!”听完课,她还主动问她今天课堂上的体现怎么样?
在教学中,假如我们能有意识地捕捉一些这样的“琐事”,就能逐渐提高捕捉教育契机的敏感性和艺术性,终极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生活处处有语文”,利用语文这一契机,使学生以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回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挑战,呼唤综合型教师、革新教学论文型教师,即自觉更新知识结构,逐步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这样,教师和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一起“享受语文,欢快语文”,一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