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情感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3704 浏览:110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生硬地说教,而要用情感与学生进行交流。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视“情感”为第一教学目标,即在授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操。而要实现“情感”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最有力的手段正是情感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教学情绪感染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生硬地说教,而要用情感与学生进行交流。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视“情感”为第一教学目标,即在授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操。而要实现“情感”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最有力的手段正是情感教学。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以教学仪态、课堂设计、讲授语言等方面坚持情感充沛。

一、教师要在课堂上倾情投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倾情投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导语设计中,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有经验的老师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甚至为设计好导语而费尽心思。例如:有一次,一位老师在教《一厘米》一文时,她是这样饱含深情地导入的:“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环境中,但父母为了你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对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上有很多沧桑的折痕,她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己有出息,你们是否感受到了她们对你们深深的挚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故事《一厘米》。”像这样精心设计的导语,无疑能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当然,在语文课堂上,仅有一个富有深情的导语设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留意调控课堂情绪氛围,方有可能使学生随课文的情境变化而或喜或怒、或哀或愤,以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二是语文课堂上,要留意通过教师的语言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正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

二、语文课堂上情感教学的“情”要以“理”为根基

只有符合作品所固有的“情感韵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情感”,才能正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情溢其外而理持其中,主要应根据作品本身的风格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来掌握。
1、语文教师要根据文章风格和文体特点来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里洋溢的“情”与课文的情感韵味相统一。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手段,无论是朗读还是浅析,都应该一切以文本为中心。以文章风格而言:同样是朱自清的散文,《绿》与《荷塘月色》在情感上所表达的基调有区别:一个是对梅雨潭绿忘情的眷恋;一个是在月夜里那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教师朗诵时就不能基于一样的感情基调:前者需要轻快而深情地朗读;后者只能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以文体特点而言:诗歌、散文、小说、戏曲都既是语言艺术,又各自具有其本身的文体特点。教学中,教师在牢牢捉住“都是语言艺术”这个共性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其文体特点来组织课堂教学。
2、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是单向地被动接收来自教师发出的知识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有些知识的学习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自己,而将自己置于旁观者的位置。在运用文、诗歌欣赏、基础知识检测等教学内容上,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竞赛、抢答、表演、朗诵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愉快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以深厚的教育教学论述武装自己的思想头脑,以充盈的神情气度铸造自己的教学言行。课堂上举止言行、眉宇间神情变化都要能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教学情感,发乎外以煽情,聚于内以公道。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