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情感飞扬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3213 浏览:99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不是科学探讨,它更多是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审美欣赏。正如,《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怀,或情景交融……情感像一条彩带,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情感是一条纽带,连接着教材、教师和学生。理想的语文教学,学生潜心入文,亦静亦动;理想的语文教学,布满丰美的情境,布满丰富的体验,布满丰盈的感悟;理想的语文教学,情感飞扬,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盈着精神的幸福……如何让语文教学情感飞扬,浸润文字,滋润生命呢?
以情启情
小学语文的每一篇教材都是“情动之作”、“情深之作”。《黄山奇松》流露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激荡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张力,《第一次抱母亲》讴歌着浓浓慈母恩,深深赤子心……教师要充分地理解教材中的“情”,做到“心中有情”,以“师情”启“生情”。这一情感的准备要在对文本的反复研读中完成,要始终牢记“唯有自己动情,才能让学生动心。”“唯有自己领悟,才能让学生感受。”亲切自然的体态语言,蕴含真情的教学语言,适时而发的语言都能启迪学生情感的火花。
用境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文字所描述的场景还原、再现,把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然地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以情动人、以情阅文。激发真情的音乐伴随,烘托真情的投影挂图,点燃真情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迅速“身临其境”,“情”在文中,“人”在文中。例如,教授《黄山奇松》一课时,在教学开始,一幅黄山的放大投影图片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向往美、追求美的幼小心灵。图片中,山峰奇丽,奇松俊秀,云雾飘渺,如仙境一般。随即,幽幽古筝的轻音在教室里响起,宛转动人,更把孩子们的思绪带进了图片中。接着,音频文件清楚、甜美地先容着黄山的概况,使学生“未入文,先入情”。教学中,优美的乐声不断,美丽的图片相随,布满美感的语言引导,学生始终“情”在文中,“人”在文中,感受、领悟黄山奇松的神奇与美丽真是“自然天成”。
读悟深情
教师真情的启迪,创设情境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已经点燃,但他们此时的情感是模糊的、粗浅的、暂时的。随着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领悟、内化、外溢,学生的情感才逐渐清楚、深入、持久,才会终极达到“与文共鸣”的理想境界。因此,读悟的过程也是情感深入的过程,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推动教学论文,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也陶冶着情操,进展着情感。
例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教学片断:
师:父亲的嘱托,人生的理想,司马迁毅然挑起了这前无古人的历史重担。那么,他是怎样写《史记》的呢?
生:交流。
师:板书:发奋。
生:老师,您写错了,应该是“发愤”。
师:板书:发愤。“愤”加点,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
生:举例。
师: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使得司马迁满怀愤慨,发愤写成《史记》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找关键语句,联系课外资料,谈一谈。
……
师:“发”加点,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发愤写成《史记》呢?请同学们静心默读下面的文章,专心感受。
……
师:此时此刻,你理解了“发愤”的内涵与深意吗?
生:动情交流(忍辱负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呕心沥血……)
师:擦去“发奋”。让我们专心朗读课题,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为了完成父命、实现理想、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伟男儿!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发愤”是全文思维、语言、情感的精华,它“通”则全文通,它“活”则课堂“活”,它“明”则教学“明”。教学中,首先以“疑惑”激发学生品味人物的愿望,接着以“巧引”搭建学生品味人物的途径,最后以“喷涌”分享学生品味人物的收获。在聪明自然的教学对策推动下,学生不断处于阅读、思维、表达的高密度、高质量的语言活动中,不断处于对话、天生、创造的高综合、高效率的语言活动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伟大人格,文本的表达方式、情感流淌在学生主动、渐进、有效的读悟实践中清楚而深远。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聪明地进行预设,聪明地利用天生,关注语言、聚焦文字,和孩子们一起在读与悟间感受文本的温度,完成情感的天生与深刻。
明理升情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捉住情感积聚的刹那,点一点、拨一拨。稚嫩的情感就会闪烁出理性的光芒,升华成更加美好的情感,教师、教材、学生就会达到“文我和一”的“共鸣”境界。例如,《仲春映月》作为一篇以人物为中心的文章,体悟人物的精神世界是情感积淀的最高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聪明的“点睛”引导,对于学生通过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走进人物伟大的灵魂,完成情感的高级定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指着多媒体课件中阿炳的形象,动情地发问:“他微笑着,苦难一生的阿炳微笑着,你读懂这微笑了吗?”“此时此刻,你理解了“奇妙”的内涵和深意了吗?”“《二泉映月》,不朽的乐曲。是什么真正不朽?”一个个立足语言,关注精神的“点睛不足”的提出,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向了深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以表面走向了深层。文本、人物、教师、学生,共同感动,共同震撼。
实践丰情
文本中不少语言文字在形式上是十分简洁和凝练的,而内容与蕴意上却是深邃的。高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语言实践,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还原成具象的形象画面,并天生更高级的语言、思维和情感的触角,脉动成丰厚永久的心灵震颤。
例如,《二泉映月》的教学片断
音乐:(《二泉映月》轻轻响起)
课件屏幕提示:烈日如火,阿炳仍然坐在桥头拉琴……除夕之夜,病痛中的阿炳,颤颤巍巍地半倚在墙角……
初秋的一天,阿炳怀抱胡琴摸索在街头,撞上了凶悍的地痞……
师:让我们静静聆听,走进画面,走进阿炳的悲苦人生。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听到了阿炳怎样的心声?”
教学的,忧伤而有力的《二泉映月》响起,教师设计了一组想象型的语言实践,通过画面的引导,音乐的充盈,情感的澎湃,想象的深入,渐进的指导,充分的表达,引领孩子走进阿炳的悲壮人生,真正理解与感受语句的深刻内涵。通过这样板块式、集合式的语言实践,这样与文本紧密结合,依托联想创造的语言实践,这样感悟语言魅力,叠加语言厚度,追求更深层次对话的语言实践,这样充溢联想、想象、品味的语言实践,学生情感、语言、思维的迸起源源不断。文本的作用世界与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有效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充盈与饱满。
自主活情
六(6)班的学生最近特别忙,不是去图书馆,就是上网,有的还拿着摄像机往动物园跑……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老师让他们自由结合,成立“小动物俱乐部”,负责搜集各类有关动物的资料,说是要搞一网站,这能不让大家兴奋吗?转眼到了“网络作文”课。《MyHappy动物邮件》的标题真够吸引人。老师说:“这节课,大家可以上咱们的网站看看,也可以上校园网的电子图书馆,或是直接进入互联网,走进神奇的动物王国,进行一次神奇之旅,周游结束后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自己的感受制作成邮件进行发送。”教室内顿时一片欢腾。按动鼠标,一个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的动物世界展现在大家的眼前。《ILove动物》正是同学们亲身介入建设的网站。瞧!不少孩子进入它的怀抱。《动物朋友》板块中,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家中的小狗……真让人目不暇接,图像、文字、音乐、解说让大家充分了解这些朋友;《金钥匙》板块中,《佳作引路》《技艺教学论文大王》《词句宝库》让学生轻松获得动物的写作策略。瞧!小明进入了校园网,正在查找有关火烈鸟的资料,看来他已经有了收获;喜爱网上冲浪的平平和玲玲早已进入了“Internet”,去“北京动物园”观看了一番,又直奔“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百科大全”网站……这儿的资料更丰富、更出色。孩子们尽情地徜徉于动物王国,流连忘返。最后,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进入了邮件创作,动物的可爱样子容貌,独特生活,孩子们的纯真情感在屏幕上展现……教师、学生利用网络互相评论,互相指点。孩子们又运用、复制、粘贴等计算机操纵策略,为邮件加上了背景、插图,一份份精美的《MyHappy动物邮件》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了。她们欢笑着,将邮件发给老师、同学、父母、亲戚,发送给素不相识的朋友,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声音:“动物,人类共同的朋友。”千里之外的朋友回复了,教室一片欢腾……
现代教育特别夸大让学习者主动发现或探讨式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自己管理学习任务,组织学习过程,完成学习评价,主动实现建构目标。网络环境的支持给了主体个别化自主学习实现的可能。多少年来,封闭的教室几乎是孩子们固有的学习环境,单一指定的学习内容约束着我们的思维。而网络的介入,让孩子们摆脱了厚重的封锁,投入了缤纷的信息王国,外部学习环境的开放,学习内容的开放给了他们宽松自由的空间。世界就在眼前,地球任我翱翔,信息凭我取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空前高涨,主动发现、探讨知识的渴求洋溢,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决心异常坚定,思维活跃,观点丰富,想象革新教学论文的翅膀迎风高翔。案例中,课前“俱乐部”的课外探讨,课上丰富的网络资源都体现着开放的理念。网络也给了孩子们布满个性的空间。案例中,学生在课前自由收集信息,课上自由享受信息,邮件中自由组合信息,无不显示着个性化学习的魅力。网络环境还给了孩子培养信息能力的机会。丰富的网络资源,丰富的选择和判定,不断培养着他们搜集、选择、处理、加工、创造、信息的能力,这正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所具备的素质,也是每个终生学习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网络环境也为孩子介入创造过程,培养革新教学论文能力提供了条件。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信息的搜集完成邮件的创作,这一过程蕴涵着创造的火花。学生在网络的世界中翱翔,在信息的海洋里漫步,尽情地探讨、发现,直至最后创造性地完成表达自己观点与感受的学习成果。语文课堂成为了布满创意和活力的自由空间,语文课堂成为孩子精神情感与综合素养的起点与港湾。
语文课堂是浸润生命的课堂,语文课堂是布满生命的课堂,语文课堂是完善生命的课堂。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始终充盈着美好真挚的情感。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为孩子们创设情感环境,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欢快,在文字的世界里成就自己的情感世界,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