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点滴感受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11583 浏览:471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

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47-01

素质教育是全面、综合的教育,夸大的是“整体”的进展、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素质教育不是着眼于“学了就用、立竿见影”,而更夸大将知识“内化”成为基本品质,即通过知识的学习,进展思维能力。在这里,我以以下三方面粗浅地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感受。

一、转变观念,反对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中心,是一个非常基本和普通的现象。消耗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精力。所以我确信,知识在教育中的价值是有限的,而不是无穷的;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并且止于知识传授的教育,对素质教育来讲是有着着根本缺陷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应该使学生具有与时代进展特点相匹配的身心结构,让学天生为能在现时代环境中有效地以事活动的人。他们所需掌握的就不只是前人和他人的活动经验及其概括形式——知识,更需要具备有效以事活动所需要的亲身经验(如技能),还需要掌握那些影响活动的目的方向、活动过程调控,以及活动质量、水平、效果、效率等方面的本领和素质。一个人尽管可能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假如他缺少实际活动的技能,不具备有效活动所需要的素质,那么他至多是一个只会说不会做的人,甚至是“书呆子”。人类所积累的知识中的大部分是具体的知识,这种知识会因时间、环境以及人类熟悉的进展而变化。为此,现代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以外,还要教给学生获取、创造知识的策略、技能、智力、能力等素质。
由于知识的可传递性,教师可以用传递甚至灌输的方式将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则可以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接受老师所传递或灌输的知识,这样学习过程就成了单纯的记忆过程,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觉到学习痛苦不堪,甚至出现厌学、弃学,觉得生活无聊,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这种“传递——接受灌输——记忆”的教学方式,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教育的结果主要是培养“知识人”。而素质教育,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体素质的全面进展,在激活学生内在心理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方面下功夫,形成以“主动、觅取、创造”为主旋律的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特点。

二、激励学生介入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也就形成了上面所述的“传递—接受——记忆”的教学方式,这样就无形地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激发学生产生“愿学、乐学、主动学”的强烈愿望。为此我以激励学生介入教学,提高学习能力为指导思想,进行语文教学。
教学如用兵,师生双方要“知己知彼”,方可达到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既有教的对策,又有学的方略,在教学过程中,两者协调进展,共同介入,使教与学统一于课堂。让学生发现不足,让学生表述,让学生动手操纵,让学生创造。运用六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读读、听听、想想、议议、讲讲、做做,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她是我的朋友》,我是这样安排的:先由我讲述文中第一段发生的故事,提出不足:假如你们是“小女孩”的朋友会怎么做?学生沉静了片刻,纷纷举手回答。老师肯定了一些同学的回答之后,让同学们认真地看书上的小朋友——阮恒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并让学生留意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动作。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认真看了课文,回答老师的不足。之后,又让一个学生边读、一个学生表演了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动作。最后,让学生讨论:阮恒回答别人的话:“她是我的朋友”来进行品德教育。在这一节课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
又如,一位老师上《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段,这是这篇课文的结局,也是课文的重点。老师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的想象构建,人物言行进行了表演,以体现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情景,使学生深入理解将相和的可贵品质,以而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理解能力、情境的的想象及体现能力。为了保证全员介入,还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廉颇、蔺相如及两个人的手下)编排。通过语言的表达、动作的配合,以求表演情境的真实,人物情感的真切。最后选择登台表演,进行评议。表演结束后,再让学生对“负荆请罪”一段扩写。这样引导,能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
以上两位老师都注重激励学生积极介入教学,充分体现了“生动活泼、主动进展”素质教育的主题。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负担

根据现代教育观,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进展儿童的兴趣个性,尊重个人进步,减轻学生负担。我以为应留意以下一些:
1、全面了解学生。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智力进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在教学中不按学生实际而进行统一要求,就会违背事物进展规律,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兴趣降低等不良效果。因此,我以接到一个新班开始,首先用较长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切实了解,按照学生的识字、说话、写话、逻辑思维等能力及其它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综合评定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初步把学生分为优、中、学困生三个层次(只按不同要求来进行教学,不必告诉学生分层的标准和结果,以免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全面地了解学生,是教师更好地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保证,使教学的难度、速度及具体措施更加有的放矢,教师和学生少走弯路,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实行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学生,初步地把学生分了三个层次。那么,在温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作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应体现分类教学、分层指导,真正让学生吃饱吃好,让优生拔尖,让学困生吃得了,消化得好,跟上队伍。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学有所得,让全班的每位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自己的路,确保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3、优化教学策略。发挥五个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学生之间的互学作用,师生之间的相长作用。做到四个尽量——尽量让学生发现不足,尽量让学生表述,尽量让学生动手操纵,尽量让学生创造。运用六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读读、听听、想想、议议、讲讲、做做,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4、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学生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课外作业量大,完成作业时间太长,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我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实行:“优生不做或少做,中等生少做,学困生适当多做”的原则。这样优生有大量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或进展个性和特长,提高自身素质;中等生适当的练习,逐步提高其技能,向优生看齐,同时有很多时间练习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学困生在课外适当多做一些基础练习,以补足课内的不足,逐步达到对知识的的掌握,完成课标规定的学习任务,使之通过练习也能体验“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功感,这样充分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总之,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传统的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实施师生双向介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进展其各自的特长个性,让他们的生活布满阳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