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33875 浏览:1575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探究教学论述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的任务或目标,采取一定的对策,在教师启发诱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身介入,进行生生之问和师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以而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那么,语文课堂如何落实探究式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教学中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是难以发现不足、提出不足的。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同等、、亲切、和谐的联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活跃状态,心情愉快地投入课堂。在讲授朱自清《春》一文时,我创设以下不足情境:首先用布满赞美、布满向往的感情朗诵诗歌《偷了春天一朵花》;然后利用多媒体勾画出具有“春之韵”的图画,再配以切题的音乐,把课文的文字转化为布满诗情画意的情境。学生一边欣赏朗读者布满感情的朗读,一边感受着一幅幅布满生机、布满希望的春天图景,自然会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阅读状态;最后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引导学生比较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与本地的春天有什么不同、本文的写法与其他写春天的文章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的讲授,让学生愉快地走进课文,走出课外,走进自然,大胆地质疑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营造发现不足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外,还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传授提出不足、发现不足的策略。我以为可以以以下几方面人手:在根源处设计不足;在矛盾处挖掘不足;在空缺处引发不足;在异常处发现不足。如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可对课题来个刨根问底:紫藤萝为什么是瀑布?“瀑布”用在这里怎样理解?哪些段落和课题直接关联?写紫藤萝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多次这样的点拨诱导,学生都能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不足。且这样的探究思索,大大调动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索的良好读书习惯。

二、搭建平台,合作交流

合作是探究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建构主义以为,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组成一个共同学习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师生共同探讨,合作交流,可以获得别的方式不能得到的效果,可以学到其他渠道无法学到的知识,教师、学生的思维和聪明就可以被这个群体所共享,使这个群体成员建构起有关的知识系统。如在探究《背影》一文的语言特点时,每个学生的看法不一定完全一致,有的感受到了饱含感情的一面,有的感受到了朴实、亲切的一面,有的感受到了细腻、简练的一面,有的固然意会,但如何归纳就力不以心了。鉴于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独立思索、探讨的基础上,要求四人一组讨论:我看《背影》的语言特点。小组长收集、整理小组成员的意见,然后在班上发言。这样有了合作的平台,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印证,建构起相应的知识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有效制约教学论文,活而稳定

在语文探究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让学生主动地介入探究过程,多让学生自我体现。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我曾布置学生分小组探究:文章是如何组织材料的,线索是什么?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感到迷惘,不理解题目。于是,我马上中断学生的思索探究,向学生解说清楚“线索”的含义,并把不足化解为以下几个小不足:“我”不离开能熟悉藤野先生吗?文章叙述了“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的哪几件事?“我”为什么要离开藤野先生?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终于顺利地解决了不足。因此,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固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介入者、引导者,学生进展的关注者。

四、加强实践,拓展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探究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上《钦差大臣》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对文中漫画式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我就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演课本剧。为了避免活动流于形式,我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商讨、准备、推选合适的人选;接着让他们自行挑选自己所喜爱或适当的角色;最后上台表演。这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培养自主,提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良好习惯。一开始,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设置一些不足,要求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在学生学习中出现疑问时,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独立解决不足,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水浒》全书,通过自主阅读,同学们了解到作者是站在人民的态度上,经过对集体创作的再加工,出色的塑了宋江、鲁达、林冲、李逵等众多英雄形象。通过“三打祝家庄”及“风雪山神庙”等故事的阅读,同学们熟悉了本书的艺术特点,如情节紧张,扣人心弦,细节描写真实、细腻,人物语言口语化、个性化,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学生尝到甜头后,自然而然养成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浅析不足、探究不足、解决不足。
(责编 李新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