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20338 浏览:930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向学生的课堂体现和实际需要开放。

一、开放的教学目标

以往教学目标主宰着整堂课的成败,特别是以知识性目标为重的时期,本堂课目标中确定的某一点该掌握的知识点,学生未能掌握,那这堂课就是失败的。
而现在,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学目标的调整要留有余地,要根据丰富多彩的教学现实和学生多层面、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以及课堂教学各种因素的变化来适时调整教学目标。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再只局限于知识性,还包括能力进展目标,情感习惯目标。这些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差别分层设定,有利于每一层面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当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近况调整教学目标。例如,《珍贵的教科书》可制定这样的朗读目标——基本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中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高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出抑扬抑扬的语感,把握朗读的节奏,做到感情充沛。这样的目标设计,定位在不同学生的最近进展区内,学生虽“举手不及”,但“跃而可获”,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起良好的“你追我赶、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开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方式,要真正捉住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适时调整教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先学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再学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学生也没体现出异议,我也自以为上得声情并茂,把个鸟的天堂渲染得特别让人向往。后来,我欣赏了另一位教师执教这一课后,才明白我的学生是已经习惯于受老师“摆布”了,没有了自己的看法,更不用说迸发革新教学论文的火花。这位教师的整堂课给人最深的感受就是尊重学生,教学真正是在为学生服务。本来这位教师也是准备先教学“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的”。她问:“在鸟的天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最想知道有多少鸟?具体是什么鸟?它们怎么活动的?”这不是打乱了整篇课文的结构吗?可教师没有硬把学生拉回来,而是说:“那我们就先去看看鸟的天堂里热闹的场景吧!”学生的想法被尊重,可想而知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多高。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达到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要求。

三、开放的教学时空

1.教学时间的开放。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时间应更富弹性,该长就长,该短就短(有的课可用一课时完成,有的课则需多课时完成)。
以前各种赛课、探讨课特别夸大一堂课的完整性。而现在不一样了,有的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思维相当活跃,可一堂课总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这样的课也是好课,由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进展的主体。

2.教学空间的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的空间应当适当扩展。既可以在教室中进行,也可走出教室,到校内、野外、公园等地进行。如在教学《校园交响诗》一课时,我带领学生深入自己的校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地方,重拾过去,在美好的回忆中重温校园,了解校园,歌颂校园,然后再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对母校、对老师的共同心声,这比在教室里凭空想象的效果更胜一筹。
另外,教师还要留意改造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适时调整学生座位,根据学习内容,有时为圆桌型,有时为小组合作型,有时也为秧田式。同时,在教室布置上要力求体现人性化。

四、开放的师生联系

教学中,师生要共同创造一个同等、真诚、和谐的课堂环境,形成一种真正作用上的师生人格同等。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可作适度的转换。
教学中,我就是学生中的一员,当他们说到兴头上时,我也会情不自禁地与他们一起谈论,一起欢笑,这样学生就会随心所欲地与我交谈,恐惧感没有了,说话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是学生的师长,可以是学生的兄弟姐妹,也可以是知识与能力的吸纳者、创造者。总之,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应是化的、同等化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进展。
开放式的教学应当是可以容纳各种教学策略、各种教学手段的教学,运用这些教学手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积极地学、活泼地学,终极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责编杜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