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五法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8174 浏览:325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法弊多利少,极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实际,沟通情感,突破教材,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才会使课堂变得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就能把学生培养成要学、乐学、善学的人。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教学 五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4-0101-01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的基础,语文课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他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因此,上好语文课,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教法体现得最普遍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很少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策略,以及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一篇课文不管怎样都离不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归纳、对写作特点的总结。以教学过程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以学生接受角度看,这种教学目标设计折射出来的教学理念是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记忆,不知思索,只知接受,不知革新教学论文,活鲜鲜的是一个盛装知识的容器,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忽视情感因素的诱发,更使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苦恼至极。怎样上好语文课呢?笔者想以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下。

1、结合实际,明确语文课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这点教师应经常结合实际向学生宣讲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水平低必然影响其他学科成绩提高,学生熟悉到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就会产生学习的自觉性,有些学生甚至会立志终身以事语文教学工作,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2、沟通情感

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人是具有丰富感情的高级动物。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进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对各科任教老师的教学方式严重左右他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所以,任教老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就显得极为必要。传统的语文教学策略常常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运行的是一种师对生的单向传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给,学生收,而且教多少,学多少,不教则不学,师生间无同等、可言,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被消磨,以致于扼杀。所以,笔者以为,建立和谐、、同等的师生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堂气氛活跃,自己会发挥淋漓尽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也是愉快的;若要是氛围差的话,那效果肯定是两样了。假如师生都以同等的心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交流彼此的情感,共同取得新的发现,那么,终极就能达成共鸣共享共连,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和共同进展。

3、突破教材,增加适当的语文活动

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不重视语文教学,理由有三:(1)人文性缺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内涵,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做有巨大能动性、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2)过多注重文字技艺教学论文的练习,缺乏情感交流。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接受教育熏陶、情感浸染、文化陶冶的人。(3)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把生动活泼的布满人性的语文课堂搞成千人一面,把活生生的人性教育蜕变为机械。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什么形式?怎样与生活相结合?笔者以为,结合学生的特点,假如教师能把教材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让他们读一读,写一写,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自身的体验,所学的知识就会融会贯通,永久不忘。

4、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相、投影、电视、电影、多媒体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直接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新时期的要求,也是教育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语文课堂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直通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大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时空。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即便条件差的学校,也能配以画册或配乐,运用直观教学,以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5、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传统的话文教学方式,往往固定时间和空间,一节课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未能充分显示出来,当然就谈不上革新教学论文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加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介入者。在学习的空间上,不应该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而应该让他们走出课堂,允许他们有一片自由的天空,这样才能充分得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要求。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进展”。只要语文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课堂就得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就能把学生培养成要学、乐学、善学的人。
作者先容:毛廷军,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级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