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课标要求谈语文教学中师生联系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5503 浏览:174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引进“对话”原则,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目前课堂上“被训听”、“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而这同时也提出了新课标下应该有着怎样的师生联系的命题。
以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中,不论是传统论述主导还是引进国外的经验再创造,虽说也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如古人讲“教学相长”,欧美讲“交际法教学”,国内创造的“双主体”教学法等等,在现时应试教育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的可能性近乎零。
应试教育讲究的是效率,素质教育讲求的是“素养”。素质教育讲了这么多年,涌现了众多的教学法。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教学法在众多教师的探讨中,最后都要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落脚点,成绩提高则是好的教学法。用应试教育夸大的成绩来验证素质教育的教学论述,其本身就是相悖的。在这样一个教学环境和探讨的语境中,语文教学的师生联系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
目前,师生联系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以型师生联系,其特点是:师生联系趋于疏散、单向,教学评价过于客观,师道观念趋于现实。
在实际教学中,一位语文教师担任一个班甚至好几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而且教育形态日益趋向科学化与企业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密切联系。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学媒介的广泛运用,远程教学的日益进展,又为师生联系趋向疏散提供了可能性。而且教师本身承担的较大工作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联系的良性进展,很多时候仅仅以“一面之缘”——上课时候点名字熟悉,下课之后见了面如同路人。
当前教育尤其职业教育比较注重教育的“选择”功能,夸大学生应学一技之长,教师对学生的教导偏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较忽略人格的陶冶,分科教学后,师生联系进一步单一。语文教师固然可以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但在中国目前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很多语文教师由于种种理由,只偏重了知识的传授。恰如韩愈所言:“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而今的语文教师,大多也流于此“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了,忙于文山题海,忙于课时补助,忙于职称评审……一颗浮躁的心灵,如何能有真学问,又如何能“传其道解其惑”,所以有时候难免要装装样子,摆摆架子,治学尚难,妄谈育人了!至于评价,则为效率与方便,只注重静态的分数而忽略了动态的学生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与进展。如此一来,就导致学生觉得教师缺乏人情味。距“师道”要求更其远矣!传统师道观念以为教师应具有完美的人格以表率群伦,有渊博的知识能启迪学生,要有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以献身教育工作为终生的追求。而现在,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已经不具备这种思想了。
新课标提出夸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还有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一提法,符合母语学习的习得规律和语文能力形成的特点。更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语文素养”的提出可以说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这一切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联系,新课标提出的“对话”论述对于新型的师生联系提出要求,要求以根本上转变过去的那种实质上的主以联系,要让学生以目前课堂上“被训听”、“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同等的联系,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老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性联系。语文科要达到教文育人完成其基础工具性的任务,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必须转变主以型的师生联系。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进展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联系。
至于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联系,我首先想到了《老子和阳子论明王》里面老子的话:
功业普及,不以为是自己的功劳,教化施及万物,使百姓产生不曾依靠他的感觉。固然人们无法说出他的影响,但是每个人都喜欢和他在一起。……(《庄子》内篇第七章《应帝王》)
这就是要求为师者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耐住性子,放下架子,以培养人为己任,不以成绩论功,不矜功自傲,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不断地让学生产天生就感,甘为人梯,给学生以不断向前的动力,让学生感觉“我行,我能做到”;而且,下课之后,学生愿意与你谈心,向你要电子邮箱,要你说出号,走在路上还能与你攀谈,甚而至于就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不同意见与你辩个不停,为师者若能做到这般境界,则和谐的师生联系必能建立。
具体地讲,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联系,建立同等的、的、和谐的师生联系。
首先语文教师要爱学生,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要在实际教学中留意观察学生,通过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
其次,要捉住需要重点培养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与联系。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周记等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把握。批评和表扬学生要分场合,留意言词。
再次,要将“对话”原则贯串到教学中去,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同等的,教师要熟悉到,他与学生的联系不仅止于知识的授受,而且包括人格的影响,不但要言教,而且要身教。优秀的语文教师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如于漪、钱梦龙、宁鸿彬等语文特级教师都是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教师。目前的教育革新教学论文,非常注重师生“交互主体的联系”。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师生共同天生答案;而不再是仅教师讲学生听,听完后将课本一合,能力上并没有什么大的提高,不能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不说,反而使他们原有的想象力、思维力都退化了。
还要秉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老师只有公正、公平、不偏心,才能赢得学生的普遍爱戴。
如此一来,新型的和谐的师生联系的建立指日可待,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说我们能够“传其道解其惑”了,真正说“教学相长”了。新课标的施行,其精神的贯彻终极还要靠一线的老师。古人云:不谋一时者不足谋万世。我们的身体力行,决定着新课标的实际走向,也影响着以后的语文教学。
(丁晓河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学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