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作用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6500 浏览:223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学校教育与学生培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公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想学”的心理上展开,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修之死》一课,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部分图片,并同步播放其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冲击下,回到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再如,《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运用《在水一方》的动画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优美的意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直观化、趣味化,有力地唤醒学生的留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情感得以充分交融。《苏州园林》一文,由于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以文体特点出发,教学重点为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捉住“苏州园林”的特点先容事物的策略,致使一篇非常具有可读性的文章让大部分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苏州园林”的特点给学生展示了关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细节处理等方面的图片,让大都没去过苏州园林的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感受到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以其视听结合、资源共享、打破时空限制等多方面上风,受到广大教师的亲睐。通过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形象,使静态的文字变为动态的画面,使遥远的历史变得如在眼前。《湖心亭看雪》一课,学生感受“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中量词使用的精妙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出示了图片,让学生在读文与读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中所包含的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等多种变化。让学生在“假如自己是那两三粒中的一粒”的想像中,感受作者“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顿悟。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大课堂容量

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繁杂,课上时间紧张,很多内容需要放在课下完成。如何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摆在所有语文教师眼前的不足,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个有效可行的解决策略。《故宫博物院》关于太和殿内部装饰一段,为了让学生对“找准立足点,按一定方位顺序进行说明”的策略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熟悉,我给学生出示了关于太和殿的照片,之后又出示了2010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中的读图题,让学生试着完成,这样扩展了教学内容,使教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仅在新课的学习中如此,在温习课的教学中更是如此。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温习中,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涵盖了文学常识、词句理解、结构内容、主题思想、中考链接等多方面内容,一节课的温习紧张有序、卓有成效。

四、借助现代网络资源,延伸语文课堂。

初中学生的升学压力大、学业负担重,让学生广读博览成了一句不切实际的空话。但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间隙,在无穷宽广的网络世界中,让单纯的生活阅历变得丰富多彩是完全可能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按照主题词、关键词在网上快速搜索,并对搜索到的大量信息快速阅览、筛选、复制、排列、归类,帮助每一位学生按照一定的主题或一定的形式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帮助学生建立写作资料库的过程,也是一个专题式学习和探讨的过程,长期下去,学生将受益无穷。
在“话说千古人物”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上网查阅相关人物资料、故事等,在此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给所选人物配一段先容,并以“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在查阅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名人的精神品质、人格魅力,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自信。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给语文教育带来新的进展契机。但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困惑与不足,也给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和掌握最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浅析解决不足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进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必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