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灵活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20922 浏览:943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代进展的需要,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本文以多媒体在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现代文教学、名著学习、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多媒体运用要留意的不足等方面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灵活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信息技术的发达,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它也惠及教育事业。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冲击,语文教师如何将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于语文教学,使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呢?我以为,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文章,我们应该区别对待,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该用的地方。

一、在诗词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妙用。

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诗画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中有画”,是指语言艺术中有着造型艺术的因素,是以抒怀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所谓“画中有诗”,是指在有形的画面中蕴含着诗的情趣和不尽之意。
不只是王维的诗布满画意,实在,很多古诗词都布满诗情画意。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等。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假如我们只是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向学生解释清楚其中的诗情画意。由于初一学生的语文功底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层次,而多媒体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不足。我们首先将作者、写作诗时的时代背景通过画面展现给学生,然后将每一句诗词所能体现的画面也呈现给学生,学生对于诗的内容的理解也就很轻易了。
学生在学诗时眼前有画面,记忆的时候,脑中也自然会呈现出画面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记忆诗的内容,而且这种记忆是深刻的。这样,经过练习,在以后学习诗词的时候,他们脑中也就自然能呈现出画面来,对诗的理解就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二、在文言文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文言文的学习内容包括作者作品的先容、重点词语(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的解释、句子的翻译、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此繁多而复杂的内容,假如按传统教学的策略,则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有了多媒体之后,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只要将以上内容有条理地展示出来,学生就会一目了然,既可节省人力和物力,又可减少粉笔灰对学生健康的危害。
由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基础有差别,在温习课上,我们还可用多媒体就重点内容反复多次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加深他们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起到很好的扶差作用。
三、在现代文教学中,对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现象,灵活运用多媒体,能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
如《斑羚飞渡》一文描写了斑羚们在面对种群灭绝的威胁时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老斑羚们牺牲自己,拯救年轻的斑羚们。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年轻的斑羚们是如何踏在老年斑羚们背上,借力跳到对面的悬崖上,我们无法用语言和动作解释给学生,这时运用多媒体,就能将这个画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
又如在学习《竹影》这篇文章时,关于艺术,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系统、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但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学生们还是不明白,这时我们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现出几组西洋画和中国画的比较,让学生观察、浅析、比较、判定,以而很快掌握。
我校学生们生长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南方,由于文化生活的差别,他们很难想象北方大地的壮阔、雄浑,因而在学习《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我们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在建国60周年大典上安塞腰鼓进京的场面,接着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时的壮阔场面,然后让学生学习课文,以而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四、通过多媒体推动教学论文同学们对于名著的学习。

课外读物,尤其是整部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有较丰富的生活场景、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联系,在阅读时要调动各种思维活动,尤其是想象和联系。因此,文学作品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为了加强对于名著的学习,我们利用阅读课课堂让同学们阅读名著。如《童年》是一部外国小说,而且涉及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久远,再加上人物众多,外国人名又比较复杂,因此有些同学对人物始终把握不好。后来进展到一到看《童年》的阅读课,少数同学就打瞌睡。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我们以网上下载了《童年》的电影,在阅读课上播放,由于是看电影,人物是鲜活的,场面是逼真的,学生们的兴趣也就提高了。两堂课下来,他们把握了《童年》中的人物,这时再让他们回头去看小说,就不会感到无趣而打瞌睡了。

五、多媒体在综合性学习上的广泛运用。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进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如《黄河,母亲河》既涉及地理知识(黄河的起源地,流经的省市,黄河的形状,黄河仅次于长江,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我们的母亲河),又涉及历史知识(大禹治水),历代文人骚客对它描写颇多,而我们的劳动人民也创作了很多关于黄河的口头文化(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或谚语)、诗词,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还涉及环保知识(对于母亲河现在所面对的两大困难:断流和污染如何解决。为了保护黄河采取的措施,公益广告,等等)。其形式多样,有个体探究、分组讨论、抢答题、必答题,口头作文等。怎样才能在两节课的时间内完成这么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呢?以往我们只是安排学生课后看看书,了解了解就行了,但这样做的效果是很差的。
本学期,我们很重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们都做好了课件,上课前还要求学生们自己根据课本上的要求去上网查资料,做足课前准备。上课时,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安排好各个环节的内容、形式,这样既抓好了知识点,又让学生有大显身手的机会。由于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我们在两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们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根据不同的内容,我们还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很多有趣的内容。如在《我也追“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向学生展现了很多明星(体育明星、歌唱明星、影视明星、道德之星、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班级之星),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在思想道德上经受了一次洗礼。又如在《戏曲大舞台》这一学习环节中,我们首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们欣赏了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贵妃醉酒》,常香玉的豫剧唱段《花木兰》,严凤英的黄梅戏演唱《天仙配》,红线女的粤剧表演《昭君出塞》,徐玉兰、王文娟的越剧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同学们耳濡目染各位大师的出色演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初步鉴赏中国优秀戏曲,培养他们高雅的艺术情趣打好了基础。

六、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留意的不足。

1.不能用多媒体平台代替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多媒体无法替代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多媒体无法做到的,因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千万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而忽视自身的作用,不能用人机对话替代师生对话。

2.课堂上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索的空间。

多媒体对于学生的学习能起到激发兴趣、形象直观的作用,但它只能辅助学生的学习,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所以当学生对于文本还处于陌生阶段的时候,使用多媒体不仅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因此对于很多课文,我们必须先让学生去熟悉课文内容,让他们对课文中出现的不足有一个独立思索的过程,再利用多媒体来辅助他们的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的使用要根据课文的需要灵活运用。

一篇文章,一节课,什么时候使用多媒体要根据课文的需要来定,不能每一节课都依靠多媒体。需要通过多媒体来导入课文的时候,就要用在课文的前面;只是对课文的某个环节进行解释的时候,就要用在课中;假如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那就必须用在课后。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课文的把握要相当正确,同时对于多媒体的操纵也要得心应手。
多媒体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时代的进展、科技的进步,要求我们使用好多媒体,我们既不能做只会按动鼠标的机器,又不能再做那种脱离时代、脱离学生生活,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教学的教书匠。我们要灵活使用好多媒体,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教师省心爱教、学生开心乐学的天堂。
参考文献:
[1]语文七—九年级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
[3]蒋彤霞.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索.考试周刊,2009,(33).
[4]谢德志.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杂谈(网友来稿)重庆市南岸区110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