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3766 浏览:98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熟悉如何以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必须以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应根据教材创设的形象为主体,用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不足情境生活情境角境联想情境故事情境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的原则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介入,自觉投入,主动积极地探讨语文的奥秘,帮助学生熟悉如何以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引领他们全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体验、领悟、把握,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以而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甚至我会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情境的创设必须以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应根据教材创设的形象为主体,用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1.直观感受原则。直观感受是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我们在情境创设时必须以教学实际出发,必须以学生的感性熟悉入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以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以而缩短认知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直观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使学习成为自觉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感情氛围中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认知对称原则。学生的学习心理分为认知因素(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这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聪明(熟悉过程);感受——情绪——意志性格(情感过程)。认知对称以认知学习的过程来看,由于它强化了实体感,缩短了学生的熟悉时间,加速了理解过程。同时,情境创设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这样达到认知和情感在教学中同步进行、相互渗透,体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互补,实现理性与非理性的默契。
3.寓教于乐原则。健康主动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发动和推动教学论文的作用,而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的作用。欢快的情感是人们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气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要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熟悉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
4.个性进展原则。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教育必须促成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进展,力求个性优化,避免畸形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在语文情境教学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使学生的身心智能获得全面和谐的进展,有利于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二、怎样创设情景

那么,怎样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到文本体现的情景中去呢?最简单的策略是运用课文前编写的导语,创设情景。当然也可以自己设计导语。下面我就自己的做法作些例谈。
1.不足情境的创设。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才会对学习体现出浓厚的兴趣。而通过巧妙提问,创设悬念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启发学习的兴趣,使教材紧扣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索,以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为了明确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我们可以提出学生意想不到的不足:“孔乙己什么名字?”乍一想,学生们觉得是空话,题目不就是吗?但仔细一想,不对。于是他们翻书,讨论指出:原来孔乙己苦读半生,最后却落到求乞为生、穷困潦倒的境地,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有,这是由什么造成的呢?经过老师这么一提问,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探讨兴趣。因对名字的思索而引发的对本文主题的思索中产生了悬念感,学生就不难在老师创设的不足中感悟出:孔乙己固然衷爱科举,但是正是那封建科举制度,无情摧残了他的身体和灵魂。
2.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都喜欢贴近生活的文章,联系生活情境,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欢快的心去学习。所以,必要时教师要抱着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联系,以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以课外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如在《散步》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实在,在我们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感受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老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3.角境的创设。我们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态度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的转变,他们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扮演得越认真投入,就越有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也就越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作用。如在《天子的新装》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去扮演天子、老大臣、骗子、天真的小孩等,这样就使学生融入到了故事之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里去了,活跃的课堂将学生带入新的世界,似乎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大家身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假如有条件,还可以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直接进行表演,这样做,学生对于课文的感受、理解就相当深刻了。
4.音画情境的创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将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感动和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以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如在《荷塘月色》一文教学中配以《月光奏鸣曲》,显得舒适和美。在戏剧《白毛女》教学中配以《二泉映月》,显得凄凉、悲切,就可以让学生很快沉浸到戏剧的主体环境氛围中去,更能深刻感受“白毛女”一家的悲惨遭遇,以而加深对戏剧主体的熟悉。特别是像《山中访友》这类文章,我们可以广泛地使用各种音画手段,让学生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欣赏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
5.联想情境的创设。联想能使学生的思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而打破课堂的空间,丰富学生对教学的熟悉。在教学中创设联想情境,使一些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维。巴甫洛夫以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运用好“联想”这一心理现象去诱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与之有关的新知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探讨新的知识,解决新的不足,提高学生的阅读浅析能力很有好处。在《春》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找一些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词,让他们感受春天的美,然后引入课题。在《鹞子》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创设联想情境:“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作用,感受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以中还能感悟些什么?”
6.故事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名人传记、历史典故及与教学有关的民间传说、笑话等作为情境材料,引导学生以中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故事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教学中,首先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教师导入:“月亮的传说和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上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7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教育团体低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