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教学细节,打造出色高效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4366 浏览:116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闪光的细节是无处不在的、丰富多彩、富有个性活力的。细节虽微乎其微,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聪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悉心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准时机,巧妙深挖,使课堂布满生命的活力。文章作者以预设与天生两方面出发,在课前和课中设计与捕捉细节,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获得了些许感悟与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学细节预设天生
教学细节的设计与发现因人而异,因境而异,每位教师的理解与诠释都不同,我以预设与天生两方面出发,在课前和课中设计与捕捉细节,获得了些许感悟与对策。

一、预先打造的细节

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细节可以起到深入浅出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让学生投入意境,感悟深刻,使教学理念更形象,使课堂更加有魅力。
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我边导读边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幅诗意图,学生口中诵着“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眼观红山碧水,鹰翔鱼游,自然能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感悟到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史记选读》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名篇,学生对“完璧归赵”也比较感兴趣。在师生讨论基础上,同学们想以现场演出的形式来学习这一节。课下我对学生加以指导,尤其是对能突出体现蔺相如品质精神的语段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进行重点指导,学生介入积极性大增,能亲身感受主人公的感受,印象十分深刻。
细节设计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教师能明确各类教育理念固然很重要,但假如给课堂设计一些有血有肉的细节,如一些道具、一场师生互动,都将为课堂增色不少,学生也将获益匪浅。

二、现场捕捉的细节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倏忽而至,稍纵而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假如能谨慎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用广博的文学知识,扎实的教学功底,饱满的教学,不断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语文课堂将成为最美的花朵。

1.关注习惯

在各科课堂中,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也成了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其中的一些细节决定讨论教学的效果。小组讨论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感受,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并能自然地发挥出群体的上风,形成全面完整的多角度思维。可假如在布置讨论任务时太匆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则很轻易使得讨论结果很不尽如人意。如在必修五“直面人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我布置学生进行不足探讨:文章开头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后来却说“实在无话可说”,最后又说“说不出话”。很多学生在接到任务后一脸茫然,不知以何讨论,就更不用说如何形成观点了。所以,在课堂中,在组织学生讨论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习惯,留意细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我思索,再分组、交流、形成共鸣,否则,学生空间变小,只会一知半解,甚至人云亦云,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教师的习惯在课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恰当地处理好站位、眼神、表情、手势等举手投足细微之处,尤其是会影响学生心绪的眼神与表情。在学生回答不足时,教师要主动迎上学生的视线,增强他们的信心;当学生回答不足出色绝伦时,教师应予以鼓励与赞许的眼神,甚至可以鼓掌;当学生神情涣散,或回答错误时,教师不可怒气冲天,甚至用苛责的眼光责备他,避免影响学生学习情绪。一旦课堂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教师就应立即运用闪光的聪明,在句句真情的关怀评价中,在细节处下功夫,给学生以个性关怀。

2.关注天生

不论老师对文本钻研得多么深入,探讨得多么到位,课堂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假如老师能够及时细心地发现这些插曲,把握好细节,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探讨探讨,学生的思维面将变得更广,思索角度更多,表达能力也就更强。由于学生一旦出现感兴趣的不足,就会产生解决与表达的愿望。
(1)捉住分歧。如在讲到《屈原列传》中屈原“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时,有部分学生提出屈原死得太不值了。有些学生以为如此楚国,不救也罢。看到他们有分歧时,我并不急于讲下去,而是让两位代表分别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组织讨论,最后形成共鸣:屈原多次向怀王进谏而未被采纳,自己反而被放逐,屈原此时可以说是万籁俱灰,已经到崩溃的边沿。而就在此时自己最亲近的人也由于他而死去。自己的国家被灭亡而屈原却无法扭转局势,无奈之下只得投身汨罗。屈原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他不是一个懦夫。《走进新课程》这样告诉我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鲜活的个体,学生之间“千差万别”。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他们广阔的时空,让他们在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时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不断养成个性的学习方式。细节,是进展学生个性学习品质路上的坚实的一小步,积小步,才能至千里,不断进展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让学习活动变得更有效,以提升个性学习的品质。
(2)品尝耐人寻味之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文本中有很多语句意蕴深刻,耐人寻味,教师在课堂上要能敏锐地发现这出色的细节,细细提问,深入挖掘,静静倾听,这样才能走进文本教材,走近学生,让课堂生动起来。
(3)注重学生情感。如《江城子》是一首感情深厚的悼亡词,除了在课前做好诵读、背景材料的准备外,注重学生情感的抒发也很重要。词的抽象,对悼亡词的生疏,词人时代离我们久远,都无法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需要教师对词加以细细解读。尤其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中“两茫茫”“无处”所体现出的凄婉、沉痛的感情,需师生结合背景,学生反复诵读,这样就形成了特定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现场天生的教学细节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又难以捉摸,只要其中蕴涵着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教师就要挖掘、开发、利用,见机行事,优化教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的魅力真是无穷无大,假如说教育是一轮太阳的话,那么教育细节就是一滴水,虽小,一滴水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能否发现捕捉课堂教学闪光细节,影响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也是教师能否深刻影响学生的决定气力。珍视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才能成就完美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