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语文有效教学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20474 浏览:94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以产生至今,一直受到关注。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进展。也就是说,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在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体现课改理念,具有实效的课堂,是每位语文教师应面对的不足。针对这一不足,笔者试以语文课堂近况、语文有效教学的对策,谈一下熟悉。

一、中学语文课堂近况

1.教学内容贫乏。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十分贫乏,教师和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教学”那二十几篇课文,弱化了写作教学,忽视了口语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实践证实,仅仅依靠阅读教学,难以承载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定位不当。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弱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对基础知识一带而过或教师对教学内容追求面面俱到,不分重点和难点的现象。实践证实,这些做法都严重偏离了三维目标和谐统一的要求。
3.教学策略表演化。教学策略本身无优劣之分,只要适合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就是有效的策略。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过多的以教学策略的角度评课,过分注重活跃的课堂气氛,造成了教学策略的表演化。
4.课堂教学方式化。“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具体到课堂教学,不应以一两种固定的方式或规律去限制每堂课。实践证实,教学内容被某种教学方式规定后,就会变得乏味、无趣。如一些老师追求“教学效率”,总结概括中心时,采用“文章通过……体现了……揭露(批判或颂扬)了……”的形式,而内容上往往用政治眼光看不足,如鲁迅的文章都是批判旧社会,外国小说都是批判旧社会等等。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教学的低效。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措施和策略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罗杰斯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体现和进展。”教学探讨也证实,在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能以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师生和谐对话交流中学习、领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由此可见,要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考虑以下一些:1.对学生布满爱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同等地对待学生,尤其是那些叛逆者,走进学生的心灵。2.激发学生的成功欲。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留意对成功者的赞许,对学困者的帮助,对学习暂时失败者的友善,让学生在互动中竞争、进展。3.学会观察、倾听、等待。多给学生一点思索时间,多给学生一次表达的机会,就会多给学生带来一份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实,很多有成就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自由。如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与学生商量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等。这种作法,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提高学生介入课堂的积极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叶圣陶也说过“评价一堂课,不能仅仅看教师有怎样的个人水平,最要紧的是看学生。”因此,我们在探讨语文的有效教学时,不应只注重教师的教,更应注重学生的学,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介入程度。为此,应留意以下一些: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掌握节奏的作用。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为课堂的“主持人”,而非以前的“主演”,一讲到底。教师运用富有聪明、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相信可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为学生的思索提供条件。首先,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索时间。课堂交流中,教师频繁提问,留给学生的思索时间不足,必然会造成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其次,教师要充分占有资料。只有在课前深入挖掘教材,做好知识准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再次,应有适当的知识呈现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已以单一的静态信息转向动态的交互式信息。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探讨并逐步转变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语文课的品味,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重视教学过程的公道化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为了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需把握以下一些:
1.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为了追求语文的高效教学,我们需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制定公道的教学目标。首先,目标应明确。一节课上什么内容,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教师应心中有数。其次,目标要适度。制定目标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适中,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最后,目标要适量。制定目标时,不应片面追求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公道地进行选择。
2.创造性地整合课程资源。《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纲要》指出:教师要“积极开发并公道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这就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自主性,教师应自觉成为课程的“生产者”,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课程实施中不断丰富、完善。首先,应树立开放性、创造性的课程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革新教学论文活力的”,新课程立足天生性、开放性、创造性,夸大个体生命对课程的融入。因此,教师应有自己特有的“课程”。其次,个性地、能动地解读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优化设计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根植于对文本的深入体验、感悟,将教材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次,发挥课程主体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主动性。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教材做出适当的取舍、增删。另一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其灵感、聪明,突破教材的束缚,实现师生双方在课程资源中的共享、互补。最后,积极拓展语文第二课堂。魏书生说:“假如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命的广阔海洋的时候,仍然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会受益无穷。”所以,为了实现语文的高效教学,必须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

(四)加强教学反思,形成个性化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门路,有助于改造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师要坚持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使自己在不断“扬弃”中有所进展。此外作为有理想、有思想的教师,应汲取专家和特优教师的精华,结合自己的实际,把他们的先进教学思想创造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符合新理念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既符合教学规律,又布满个人魅力。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的语文课堂,有赖于教师带着新理念、新熟悉、新做法去实施、去发挥。相信经过广大教师的努力,语文教学的效率会有所提高。
(吴茂娟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006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