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激励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25682 浏览:119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在教学工作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特别重要。激励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布满乐趣和魅力。
不用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给自己的鼓励,对自己的赞美。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就是为学生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赏、认可。那么,激励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呢?

一、“激励教学”教学方式实施的条件

建立良好的师生联系是实施“激励教学”的条件和基础。同等、、合作的师生联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以及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在当今社会里,独生子女,套房式生活孤立乏味,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得不到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老师应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多接触和鼓励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们,让每个学生以心底感到老师很重视他们,以取得他们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二、“激励教学”教学方式实施的手段

采取一系列教学手段来感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实施“激励教学”的中心环节。老师感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可以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体态语言应具有感染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体态语言(姿态表情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名出色的老师应该是一位高明的演员。”在教态上,我们应充分发挥眼神、表情、手势的表达功能,做到教态活泼自然、亲切大方,切忌呆板凝滞。在讲解的同时,伴之以或憎恶或鄙视或兴奋或喜悦或痛苦或悲伤的面部表情,用自己的无声的语言不时刺激学生的视觉系统,使其视觉系统保持经常性兴奋。

2.语言激励应同等肯定

在初中的教学中,教师的有声语言必须做到温和可亲,语气、语调应符合孩子的审美情趣。
讲话时应跟学生同站一个态度,以同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用一个介入者的口气与学生交谈。要多用“我们”少用“你们”。如下面的两句话,甲:“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进一步揭示这句话在此语境中的深刻含义?”乙:“同学们,我们能不能进一步揭示这句话在此语境中的深刻含义?”相比之下,当然乙句易被学生接受,并感受到师生共进的乐趣。
多用激励表扬性的句子。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他可以“由于人家一句适当的赞美话而开心两个月”。马克·吐温不是爱慕虚荣的人,他的这句话道出了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理解、肯定、赞美和鼓励。这是一束照耀人的心灵的温煦的春光。杰出人物尚且如此,成年人如此,学生更是这样。现今教育心理学上的一种颇值玩味的名词叫“皮克马利翁效应”,意思是说:老师预言某些学生将出现特殊的好行为时,这些学生便将展露出老师所预言的才华;反之,老师假如预言学生是难雕的朽木,学生的体现必将腐朽不堪。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应革新教学论文多变

初中学生追求新奇心理特别严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变得多,变得快,让学生天天有新鲜感,以激励学生自觉自主地介入到学习探究上来。如“朗读”这一环节,我们可采用多种方式,领读:突出示范性;个别朗读:突出优秀性;齐读:突出集体性;默读:突出领悟性;对抗读:突出竞争性;跳读:突出思维性;表白读:突出演技性;着重读:突出夸大性等。再如,设计活动课的类型上要博采其他艺术之长,援引到语文课堂上。比如,我在讲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咏月》时,我选用了略带抒怀感伤色彩的蔡琴演唱的“明月几时有”作为背景音乐,渲染气氛,把学生的情感带进亦真亦幻的朦胧月色中,拉开这节课的序幕,并下载了周正老师朗诵的苏轼《明月几时有》作为导读,让学生深刻地体味诗歌的灵魂,把握诗词朗诵的节奏,借机抒发明月相思的感慨,那节课很成功,学生的情绪高涨,联想丰富,个别学生竟诗兴大发,吟唱出“中秋月夜,大陆台湾两相望”寓意深刻的诗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激励教学”策略的运用,使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胸中有谱,学生的内心愿望和要求得到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与激发,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使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语文习惯,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围绕语文教学,公道地利用欣赏激励对策,就会使课程空间变得无穷丰富多彩,使教师和学生联系更加密切,课程视野更加开阔,教与学的个性自得淋漓地张扬,以而引导学生热爱母语、关爱自然、走向社会、回溯历史、展望未来、设计生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丰富和进展了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生命价值。
(作者单位常州市河海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