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比较阅读对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6344 浏览:208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并力求探讨出古诗教学的新思路,而比较阅读就不失为一种有效对策。本文就以“正确熟悉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的类型、常见比较点及应遵循的原则”四方面谈一些对“古诗比较阅读”浅薄的看法,以期我们的古诗教学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比较”中感受古诗的出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比较阅读:对策:探讨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讨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小学语文教师》在2005年7-8月中推出的以“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为主题的一期杂志,无疑为我们吹来了诗坛教学上一股清新而又强劲的风。笔者在认真拜读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节课堂实录、每一课教学设计后,不禁为之叫绝!整本书中一个突出亮点便是将比较阅读引进古诗教学的课堂,立足课本,有效拓展课外资源。这种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课堂带给了我深深的启发,确实,我们的古诗教学必须站在大语文的角度,高屋建瓴,探讨出一条新路来,而比较阅读就不失为古诗教学的一种有效对策。

一、正确熟悉古诗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一般说来是把同类或非同类的但在内容、形式等某些方面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式的阅读,它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古诗的比较阅读与单篇古诗的阅读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阅读多了一道“做比较”的程序。以本质上看,比较阅读比单篇古诗阅读内容上要充实一些,情感上要丰富一些,对于古诗的文化底蕴感悟上,也要来得丰厚很多。

二、古诗教学中比较阅读的类型

1 温习型比较阅读
温习型比较阅读就是在教学一首新的古诗的时候,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同作者、同主题或同类型的等相关的古诗,比较异同。这是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不经意间经常使用的一种比较阅读。
温习型比较阅读,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积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加深了对古诗内涵的理解,沟通了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体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2 拓展型比较阅读
拓展型比较阅读,是师生就某首古诗教学中的某个点,拓展学习内容,搜寻更多的相关古诗进行比较阅读,以而对该类古诗所体现出来的主题或风格等形成自己的熟悉,进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它侧重于在学生的未知领域中挖掘教学资源。
3 整合型比较阅读
整合型比较阅读就是将阅读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以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每首古诗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推动教学论文各要素之间的上风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这种整合型比较阅读,在时间上、空间上分别对古诗内涵做了深刻的纵向对照和横向比较,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以而构建了一个布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三、古诗比较阅读中的常见比较点

1 以描绘内容上比较
所学古诗若在描绘的内容上有鲜明特点的,便可适当地选取描绘内容相近的古诗进行比较阅读。像描绘四季景观的诗,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年复一年,万古不变。可诗人的眼睛是敏锐的,他们能以中捕捉到四时的不同特点,以它作为写作的材料或背景;同时,诗人的情感又是丰富的,他们也能借季节的不同景观,寄托自己独特的感受。
2 以表达情感上比较
几千年下来,无数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诗篇,以无数个角度反映了先辈们丰富多彩的、广阔无垠的生活画面,表达出诗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所拥有的特别心境。像这类的诗词很多都是有着别样的故事,同样的感情。
3 以所属题材上比较
中国的古代诗歌不仅内容博大精深,情感蕴含深刻,题材也是丰富多彩的。像孟浩然、王维多作山水田园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派诗人,则较多地描写边塞征戍生活,谓边塞诗。另外,像送别诗,咏物诗等题材鲜明的诗作,我们都不妨进行比较阅读。在对同一题材古诗的比较阅读中,无疑会使学生对古诗的欣赏、感悟更深入。
4 以写作手法上比较
古诗为什么耐读?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形象、蕴藉,使你眼前既浮现画面,又使你能闭上眼睛尽情想像。古人写诗,多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就常常在这方面产生了惊人的效果,以至一些佳句名篇流传千年,妇孺皆知。那我们在教到运用了此类手法的古诗时就可采用比较阅读。

四、古诗比较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以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丢脸出,在古诗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原则:
1 “知同辨异”原则
“知同辨异”原则是古诗比较阅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或文)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送别组诗的教学;“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2 进展思维原则
比较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比较贯串于阅读思维的全过程之中。在对材料作比较时,思维必须要有条理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它有一个对古诗信息搜集、整合、比较、吸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思维起着决定性作用。固然过去小学也教古诗,但大多是依教科书选取的作品进行单篇教学,不会作增删筛选。教学一般采取灌输方式,逐字逐句讲解,注重语译,务求使学生明白每句诗的意思,清楚作者写作的背景。因此,在大多数的古诗教学课堂上学生似乎只有被动地听教师的讲解,似乎只是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上课气氛平淡,学生的思维处于接受状态,得不到进展。而恰当地使用比较法,则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浅析、比较、归纳的能力,能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扎实透彻地掌握知识,表达个人感受,使文学欣赏与思维进展得到同步练习。
3 开放性原则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小学的古诗教学在大语文教育观、大课程观的指导下,也必须打破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方式的束缚,根据学生进展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置于一种动态、自由、多元、广阔的开放性古诗阅读环境中。而比较阅读就恰恰体现出了开放性这一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就需要我们在比较阅读中重组教材,建构知识。如可以在上文提到的主要比较点上开放等。此外,我们在教学古诗时,也不能只是在就诗教诗,只要有助于古诗教学的一切文体、资料都可作为古诗的比较阅读对象,都可对其开放。
4 欣赏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批判反思的能力。”首先,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要删繁就简,直击要处。其次,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审美,是能动的内在审美需求、审美倾向的自主活动和价值取向。学生走入了文本,就会有自己的感悟,尤其是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对古诗的欣赏、感悟会更深入。
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我们有义务、有必要把古诗教学放到一个新的台阶上来,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开发出有效的“主题凝聚、资源整合”的古诗比较阅读对策,实现古诗教学方式的突破,感受“比较”出来的出色!
参考文献
[1]童承基,小学生古诗常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2]新课程标准(试行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彭小明,语文教学专题探讨,[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4]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8)。
[5]小学语文教学,[J],山西教育报刊社,2005(7-8)。
[6]《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