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论述视角下农民工教育培训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13774 浏览:589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素质低下、竞争力弱是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特征。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价值、综合素质的关键途径。缺少理论支持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呈现“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从治理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农民工教育培训,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主体、培训主体间关系以及农民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个方面。在对A省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调查中发现,当前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着主体残缺、培训主体间关系有限互动以及农民工介入性不高等弊端。主体残缺主要表现为企业的主动性不够、第三组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培训主体间关系有限互动表现为学校在培训内容设置上的相关参数不协调、教学理论与实践操纵脱节、培训主体职责不清;农民工介入性不高受培训用度|教育论文网|、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多重因素制约。从治理理论视角下解决这些问题,应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企业和第三部分自办培训;二是政府为农民工提供“劳务培训券”;三是构建长期有效的教育培训网络;四是学校要优化培训结构,理论实践吞并;五是建立农民工介入教育培训的激励机制。通过主体多元化、主体间互动协商、培训形式多样化等方式来完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治理结构,从而提升培训绩效。【关键词】:农民工教育培训治理理论
【论文提纲】:摘要3-4ABSTRACT4-5目录5-7第一章导论7-16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7-101.1.1研究背景7-91.1.2研究意义9-101.2文献综述10-121.2.1国外研究现状10-111.2.2国内研究现状11-121.3相关概念界定12-141.3.1农民工12-131.3.2职业培训与教育培训13-141.4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4-161.4.1研究方法14-151.4.2研究框架15-16第二章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理论引入与分析框架16-272.1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16-212.1.1治理的涵义16-182.1.2治理理论的缘起18-202.1.3以善治为目标20-212.2农民工教育培训引入治理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252.2.1农民工教育培训引入治理理论的必要性21-232.2.2农民工教育培训引入治理理论的可行性23-252.3治理理论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启示25-27第三章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实证分析:A省的情况27-473.1A省的基本情况27-303.1.1地理位置273.1.2人口分布27-283.1.3经济发展28-303.1.4教育层级303.2A省农民工及其培训的基本情况30-363.2.1A省农民工的基本情况30-313.2.2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31-343.2.3A省农民工培训的现状34-363.3A省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体及其关系36-433.3.1A省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体36-413.3.2A省农民工教育培训主体间的关系41-433.4A省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障碍因素43-473.4.1企业的主动性不够43-443.4.2"培训参数"间的不协调44-453.4.3教育培训目标的短期性453.4.4教学理论与实践操纵的脱节45-463.4.5培训主体的职责不清46-47第四章提升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效的思路47-544.1鼓励企业和第三部分自办培训47-484.2政府为农民工提供"劳务培训券"48-494.3构建长期有效的教育培训网络49-514.4学校要优化培训结构,理论实践吞并51-524.5建立农民工介入教育培训的激励机制52-54参考文献54-58附录58-72附录1: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调查问卷58-61附录2:培训机构培训农民工的调查问卷61-63附录3:企业部分负责人访谈提纲63-64附录4:政府相关部分访谈提纲64-66附录5:农民工调查问卷数据分析66-69附录6:培训机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69-72致谢72-73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7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