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25786 浏览:118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学生权利救济是保障学生权利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是公民教育的客观需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基于学生、高等学校、国家三种态度,学生权利救济的意义与价值和而不同,它们的目的殊途同归,即保障学生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宪法框架下,学生权利是指学生在学过程中所享有的资格、自由与利益,并可以通过救济实现上述主张,而学生权利救济即是寻求学生权利本身,是对学生权利的促进与保障,它与学生权利相伴而生,由于“有权利必有救济,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本研究以公民教育在法治社会的意义为背景,探讨宪法下的学生权利问题,并希冀通过事前救济与事后救济相结合的方式立体保障学生权利。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分析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内涵,并对与论题相关的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学术自由与高校自治问题进行界定。第二章考察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现状,以《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法》为对照检视学生权利救济法律渊源,剖析学生救济权,并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权利意识。第三章分析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缺位的原因,以文化解释的视角再现学生管理缺乏权利救济的传统,以哲学熟悉论的视角分析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对学生权利救济的思想影响,以公民社会的视角分析学生自治组织空场对学生权利救济的组织影响,以路径依靠的视角分析教育法律渊源对学生权利救济的心理影响,以经济的视角分析学生权利救济的成本影响。第四章从秩序建构的层面,提出再塑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法源体系。以为|教育论文网|学生权利救济法源的价值与精神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认学生作为科学研究者与作为学校事务管理者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权利救济法源建构的原则,确定教育“法”的标准,即良法之治及正义之秩序;确定正当性原则,即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存原则;确定公道性原则,即人性|教育论文网|主义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比例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明确高校规章的法律地位,提出应当对高校规章实施法律监视。第五章从秩序天生|教育论文网|的层面,将学生权利救济置于公民教育视野下,提出演进对学生权利救济的意义。教育法源体系从建构到发挥作用经历了争议—对话—和谐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过程,保持学生权利救济法源的创制精神,需要充分发挥包括学生在内的学校各主体的主体作用;需要通过公民教育,使学生具有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正确的权利意识、理性宽容的精神、的能力,在学生自治组织立法决策职能的保障下,形成自下而上的学生权利救济模式。最后提出,学生权利救济应走秩序建构与秩序天生|教育论文网|并进之路,前者提供制度保障,后者保障制度更新的生命力,并且秩序天生|教育论文网|对培养公民的意义重大。【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权利救济公民教育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5ABSTRACT5-11导论11-22一、问题的提出11-15二、研究的现状15-18三、研究的思路18-20四、研究的方法20-22第一章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内涵22-34一、高等学校22二、学生权利救济22-27(一)学生权利22-25(二)学生权利救济25-27三、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相关问题27-34(一)学生与高等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27-30(二)学术自由与高校自治30-34第二章机遇与挑战: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现状考察34-79一、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新进展34-36(一)学生权利救济是国家教育法制完善的重要领域34-35(二)学生权利救济是高等学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方面35-36二、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法源检视的标准与意义36-38三、对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正式法源的检视38-48(一)受教育权的含义与本质38-41(二)对教育法律中学生权利缺位的检讨41-48四、对学生权利救济非正式法源的检视48-59(一)谁是学生管理真正的法律依据48-49(二)学生评价中人性|教育论文网|主义精神缺失49-52(三)制度创新突破法律底线52-56(四)限制学生权利的三种行政方式56-59五、学生救济权行走在自治与他治之间59-64(一)学生救济权指向何种法律行为59-61(二)行政公定力原理与学生受教育权保护问题61-62(三)高校规章的法律监视问题62-64(四)自治亦或他治64六、学生权利意识淡薄阻却学生权利救济64-70(一)学生权利意识对学生权利救济的意义65(二)学生权利意识觉醒中的淡薄65-69(三)学生权利意识淡薄的表现方式69-70七、两则案例分析70-79(一)对高校扣押学生书、学位证书行为的法理分析70-74(二)对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法理分析74-79第三章传统与现代: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缺位原因分析79-101一、从学生管理规则看中国古代学生管理文化传统79-82(一)《弟子职》开启学生管理礼法结合的时代79-80(二)从“行为服从”到“思想服从”80(三)从“严格管理”到“严苛管理”80-81(四)宋代书院学生管理的新风尚81-82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是学生权利救济缺位的熟悉根源82-86(一)熟悉学生地位的两种社会哲学观83(二)民国时期学生的地位83-84(三)学生是高校成员但非高校主体84-86三、学生自治组织空场影响学生实现权利救济的能力86-89(一)学生在高校的存在方式86-87(二)学生自治组织空场87-89四、学生寻求权利救济的代价高昂89-92(一)正视学生沉默的意义与气力|教学论文范文|89(二)寻求权利救济的代价高昂89-92五、传统法律文化更新背景下校园法制文化滞后92-95(一)有罪推定思想使学籍管理演变为学业处分92-94(二)自证其罪使学生在权利救济中面临不利证据94-95六、对教育法律渊源的依靠95-96(一)近代大学中的朴素法治观95(二)当前对教育法律渊源的依靠95-96七、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促使学生权利救济问题突显96-101(一)教育消费对学生权利救济的辩证影响96-97(二)受教育条件紧张加剧学生权利救济的危机97-101第四章秩序建构:再塑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法源体系101-125一、学生权利救济法源的价值与精神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101-108(一)学生是科学研究主体101-103(二)学生是学校事务管理主体103-108二、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法源建构原则108-117(一)确立学生权利救济“法”的标准108-110(二)正当性原则110-113(三)公道性原则113-117三、明确高校规章的法律地位117-125(一)高校规章的含义与特征117-120(二)德国、香港台湾地区高校规章的法律地位120-121(三)高校规章的法律监视121-125第五章秩序天生|教育论文网|:演进中的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125-144一、学生权利救济法源建构的局限125-127二、争议—和谐是学生权利救济的必经过程127-133(一)在争议中确立学生权利救济法源127-128(二)让争议成为高校管理的传统128-133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学生133-135(一)学生的权利观133-134(二)主张权利亦是学生的义务134-135四、高校在学天生|教育论文网|为权利主体中的责任135-144(一)高校制度建设促进学生介入公共生活135-138(二)校园文化天生|教育论文网|学生权利主体138-144结语:法治国家进行中144-146参考文献146-152附录一: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法152-174附录二:大学生一般情况问卷调查174-177附录三:问卷调查开放问题整理177-185后记185-186在学期间公然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8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