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思想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4601 浏览:182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胡适的思想自成体系,对学术与实践都富有启示意义。由于意识形态的遮蔽以及系统研究的缺失,这一值得关注的历史资源至今仍被误读乃至忽视。因此,本文围绕该论题,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钩沉细节、梳理脉络、提炼要点,力求客观、整体、透彻地分析和呈现胡适的思想,以期构建趋向完整的历史记忆、填补国内相关研究空缺。本文由绪论和正文组成。绪论主要阐述研究动机、回顾相关研究、先容研究方法。正文共有五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逐一回顾胡适主持或介入的重要报刊——《竞业旬报》、《新青年》、《努力周报》、《新月》、《独立评论》、《自由中国》。在其言论实践之中,总体而言,胡适是一位追求“监视政党”的议政书生。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重心,回答胡适思想“是什么样”的问题。两章分别以“为什么要”和“怎样才能”为主题,剖析胡适在方面的基本理念。前者关注的具体价值,主要从个性发展、人权保障、宪政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后者聚焦的实现途径,则提炼出要“自己争取”、必须“负责任”、应“相互容忍”三个重要观点。由此两章可知:胡适对的论述全面到位、富有卓识;此外,他还在其言论历程中一以贯之地践行所信仰的理念。这种力求“知行合一”的形象,亦已成为可贵的思想资源。第四章回答胡适思想“何以如此”的问题,即探究其形成理路。本章主要从家庭因素、教育功效、友朋影响三个方面条分缕析,同时亦论及地域文化的潜移默化功能。解读胡适的言论实践及基本理念,不应只关注上述某单一要素,而应予以综合考虑。第五章采取政治文化的分析视角,运用比较方法,以确定胡适思想的历史坐标。横向而言,他是同时代人中的关键人物。纵向而言,固然其首倡之功不及梁启超,在个别问题上亦无储安平、殷海光的洞见;但就思想的系统、理性而言,他则高出不止一筹。因此,胡适是中国史上的一座高峰。本文大量征引“第一手史料”,同时广泛参考“第二手文献”;夸大|教学论文网|“论从史出”,即:每叙述一事、每提一观点,都必须于史有据、信而有征。【关键词】:胡适人权责任政治文化
【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7凡例7-101绪论10-331.1研究动机10-141.2研究回顾14-271.3研究方法27-311.4难点与创新31-332言论史上的胡适33-712.1《竞业旬报》——“重要出发点”33-392.2《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39-442.3《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44-512.4《新月》——争人权的“斗士”51-572.5《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57-642.6《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64-69本章小结:追求“监视政党”的议政书生69-713为什么要71-1153.1与个性发展71-813.2与人权保障81-983.3与宪政98-114本节小评114-1154如何才能115-1594.1要“自己争取”115-1304.2必须“负责任”130-1434.3与相互“容忍”143-156本节小评156-1595胡适思想的形成理路159-2025.1家庭的因素159-1665.2教育的功效166-1875.3友朋的影响187-201本章小结201-2026胡适思想的历史坐标202-2226.1胡适与梁启超203-2076.2胡适与储安平207-2156.3胡适与殷海光215-219本章小结:时代递嬗中的思想接力与超越219-222结语222-224致谢224-226主要参考文献226-238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238-239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介入的主要研究23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