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宗教与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1835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26857 浏览:1216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考察了1835至1929年问西方宗教在广州的传播过程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变迁。西方宗教在广州的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争前夕至50年代末,以医学传教为主导的传教方式,初步实现了使“上帝”福音为民众所熟悉的目的,摆脱了被动局面。第二阶段为60至90年代,是以兴办教育和进行教堂布道为主导方式的传教阶段,传播了新知识,造就了高素质群体,引发了社会新学之风,也冲击了传统社会结构。第三阶段为20世纪初以华人自立传教为主要特征的深入发展期。教会的家庭团聚等布道方式融入信徒生活,还引入了储蓄会等集资方式。同时,比较广州与广州周边地区的传教活动,其在传教模式、官绅态度、宗族影响、传统迷信影响、华侨办教、地产争执等8个方面存在差异。西方宗教对社会变迁的影响方式,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结交官绅阶层、引领社会新潮流、引入社会新事业、改变知识结构、教化广州民众。在这些方式的作用下,广州社会发生了明显改变。首先是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社会官绅阶层实际上已经把西方传教士视做了新文明的代表者。高级官员开始鉴戒国际礼节规范,政治文明提升,对外更加宽容。士绅和民众对科学知识有较兴奋趣,社会法制观念普遍提高,在税收保护、教案职责划分等方面依。在道德观念方面,对中西方文化作了优劣比较,提倡新文化新道德,政治家们又提出“人格救国”的口号,呼吁公民教育。在社会生活方面,团体组织大量出现,并主导着城市生活格调。市民衣饰追求新奇,饮食习俗中西兼容,以中餐为主流,并鉴戒了西餐中的点心食品,使茶点饮食方式成为集饮食、交谊、娱乐于一体的方式。文明结婚开始兴起,后来还有集体婚礼。广州社会演讲风习盛行,这也得益于西方宗教的福音宣讲方式及职业练习。演讲之风在民国时期成为影响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同时,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关键词】:基督教天主教传教团体习俗变迁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10-11英文摘要11-13第一章导论13-25第一节问题之缘起13-16第二节学术史回顾16-24第三节研究方法24-25第二章西方宗教在广州的传播情况25-81第一节晚清广州社会的传教环境25-33一、最初来广州的主要西方教会25-26二、外国人在十三行的居住环境26-28三、外国人在十三行邻近区域的活动28-31四、发放福音书31-33第二节西方宗教传入广州社会的几个阶段33-63一、战争前夕至50年代末33-43(一)医学传教33-36(二)医学传教的作用36-38(三)其他传教方式38-40(四)天平天国运动对广州传教的波及40-41(五)传教效果41-43二、60至90年代的传教活动43-49(一)传教方式的变化43-45(二)教会教育机构的层次体系45-47(三)教会学校的生源和教学特色47-48(四)教会学校传道效果48-49三、20世纪初华人自立传教活动49-63(一)华人自立教会建立原因及方式49-51(二)雏形期华人自立教会51-52(三)华人自立教会规模52-53(四)华人自立教会活动53-54(五)华人自立教会经费54-59(六)对华人自立教会反思59-60(七)华人自立教会与广州民族主义思潮60-63第三节西方宗教在广州及广州周边区域传播的差异63-81一、传教模式的差异63-66二、宗族势力与传教活动的地域性差异66-68三、地方官员对宗教事件态度的差异68-71四、地方士绅对待传教士态度的差异71-72五、传统迷信对不同区域的传教活动所造成冲击的差异72-75六、地方华侨兴办教堂的差异75-77七、教堂地产冲突的差异77-78八、其他方面的差异78-81第三章西方宗教对广州社会变迁的影响方式81-117第一节、结交地方官绅阶层81-88一、传教士交好官员81-83二、战争时期十三行中的华洋联姻及交往个案83-85三、传教士介入缔结条约85-86四、天主教对施加强制力及后果86-88第二节引领社会新潮流88-92一、领导广州不缠足运动88-89二、推动清末维新思潮在广州的孕育89-90三、开名人入校演讲之风90-92第三节引入社会新事业92-100一、介入教育事业92-94(一)传教士在广州同文馆任教92-93(二)教会所办学校统计93-94二、举办报刊事业94-96三、举办慈善事业96-100(一)医院96-97(二)孤儿院97-98(三)安老院98-99(四)广州惠爱堂慈善活动个案99-100第四节改变社会知识结构100-106一、传统社会知识结构100-101二、传教士通过报刊输入知识101-102三、传教士通过书著输入知识102-106第五节教化广州民众106-117一、教化对象的定位106-108二、从印刷工到牧师——梁发个案108-110三、社会边沿人群的教化110-112四、信徒的教化程度112-117第四章西方宗教与广州社会观念转变117-163第一节、思想观念转变117-141一、“耶稣”——“孔教”互动117-121二、观念转变121-135(一)政治观念转变121-127(二)教育观念转变127-132(三)宗教信仰转变132-135三、士绅观念转变135-137四、民众观念转变137-141第二节法制观念转变141-152一、民众法制意识转变141-143二、士绅法制意识转变143-145三、法制观念转变145-152(一)依法管制教民冲突145-146(二)规范教堂购地契约146-149(三)保护地方税收149-150(四)区分案件职责150-151(五)举办法政学堂151-152第三节道德观念转变152-163一、传统道德风化受到挑战152-155二、道德观讨论155-157三、“人格救国”157-163第五章西方宗教与广州社会生活变迁163-215第一节社会团体涌现163-177一、西方宗教团体164-168(一)广州基督教青年会164-165(二)广州基督教女青年会165(三)广州基督教联会165-166(四)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166-167(五)驻粤美洲宗教信徒联合会167-168二、公益团体168-171(一)爱育堂168(二)广济医院168-169(三)方便医院169-170(四)私家疗养院170(五)乡谊互助组织170-171三、其它机构团体171-173(一)西式学校171(二)“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171-172(三)政治团体172-173四、基督教团体活动173-177(一)教会学校团体活动174-176(二)穆德布道大会176(三)马礼逊纪念会176-177(四)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大会177第二节衣食住行变化177-196一、衣饰变化177-182二、饮食变化182-187(一)西餐饮食182-183(二)中餐饮食183-184(三)“茶点”饮食184-186(四)外国人眼中的广州饮食陋习186-187三、居住生活变化187-194(一)西式建筑宏观考察187-1921、教堂及教会建筑187-1892、沙面建筑及其特色189-1903、中西合璧式建筑及其特色190-192(二)西式建筑的微观考察192-1941、教会学校宿舍内的居住192-1932、乡村仿造西式建筑风波1933、教堂建筑文化193-194四、出行方式的变化194-196第三节社会风习的变迁(婚俗习俗、演讲风习、交往方式)196-211一、婚俗习俗196-199(一)福音堂中的文明结婚196-197(二)基督教学校教师的文明结婚197(三)基督教医学院介入文明结婚197-198(四)民国政府拟建教堂式结婚亭198-199二、演讲风习199-205(一)教会演讲传统与职业练习199-200(二)基督教徒演讲的多种表现200-201(三)晚清社会演讲风习盛行201-203(四)民国时期演讲风习进一步发展203-205(五)基督教演讲会赞助公益205三、交往方式205-211(一)家庭行医205-207(二)民教交往207-211(三)推崇生活西化211第四节广州市风俗改革委员会“移风易俗”运动211-215第六章西方宗教与广州社会变迁的思考(代结论)215-224一、社会变迁中诸因素之关系综合分析215-218二、西方宗教促进社会和谐218-221三、西方宗教与民众素质221-224附录主要参考资料224-238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著一览表238-239后记239-241附图241-24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