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21444 浏览:952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劳动力乡城转移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劳动力活动|教育教学论文|理论和中国乡城劳动力活动|教育教学论文|研究现有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研究中国转轨时期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歧视问题。随着体制改革和城乡壁垒的松动,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走出乡村进入城市经济活动,并以“农民工”的形式呈现出来。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既是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改革尚未完成的标志性证实。由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靠,城乡二元的社会体制并未完全打破,农民工城市就业遭碰到一系列的歧视与排斥,他们从“农村走出去了”,但未能“在城市安定下来”,处于城市弱势和边沿地位,成为影响城市化进程和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瓶颈”。本文立足于体制转型过程中刚性二元结构这一整体社会背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多种分析工具,从就业机会、就业收入及就业保障三个方面来深入考察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歧视现象。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我们不满足于对歧视现象本身的描述和量的衡量,也不满足于单纯政策性的建议,我们试图采取一种系统和演进的视角,探究歧视背后的利益格式|教育论文范文|、体制根源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期为根本地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有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歧视政策研究中,我们发现,城市政府制定对农民工进行歧视性的用工制度,其根本的动机就是保护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避免农民工给城市居民尤其是下岗职工造成的部分就业挤出效应。但是,运用劳动力替代模型分析表明,这一制度安排并非帕累托改进的优化配置,实际的政策效应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而且,从劳动市场动态发展的角度,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歧视将导致农民工就业资本积累的两难抉择,从而形成农民工城市非正规就业的粘性。引入社会福利指数,论文对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就业收入进行公平测算比较,发现农民工整体的城市就业待遇和当地居民有着很大差距。在此基础上,结合武汉市的抽样调查数据,我们建立收入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外来农民工和本地城市职工的收入制度性分层假说。实证结果显示:户口登记状况及单位性质对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影响明显;存在着就业待遇歧视对农民工内部收入决定机制的进一步扭曲。分析指出,对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和将农民工工资向下压低到不公道的低度,终极促使了农民工用脚——东南沿海一带“民工荒”的出现。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权益普遍遭受歧视和得不到保障的现状,论文还从契约论的角度,采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以农民工“欠薪”为例具体考察了农民工就业权益歧视的形成机制。分析表明,中国渐进式体制转型中刚性的二元结构是当前农民工就业权益缺失的体制根源,并直接体现为对农民工身份制度歧视的一种后果。因此,城市政府侧重于对农民工普法来减少其城市犯罪和缓解社会冲突的作法,实际上无助于解决现实矛盾,应从制度安排上做出调整。这为我们调和农民工与城市社会不断激化的冲突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最后,作为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的一个拓展和延伸,论文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鉴戒制度演进论和社会学中的剥夺理论,进一步考察了对农民工群体歧视性的制度安排及其多阶剥夺与农民工城市贫困这二个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发现,作为正式制度的安排——对农民工群体的体制性歧视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安排——对农民工群体的接受性排斥,直接诱导和激励了农民工多阶剥夺现象的产生,从而导致和加重了农民工的城市贫困。基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体制和制度根源,我们以为|教育论文网|,切实的解决办法就是创建新体制和弥补相关制度供给的不足。具体的解决途径:一是,通过政府改革制度,赋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机会和待遇;二是,加强法律体系、维权体系和农民工自救体系的建设,建立起由政府、工会和农民工自组织组成的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维权机制。三是,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四是,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战略,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当然,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系统而又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彻底打破原有不公道的利益格式|教育论文范文|,同时进行相关配套的制度改革和组织重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政策制定、执行和实施的高效。【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歧视二元结构经济转型制度创新
【论文提纲】:摘要3-5ABSTRACT5-91导论9-341.1问题的提出9-111.2相关文献综述11-25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5-281.4相关概念的辨析28-311.5论文的基本结构安排31-342城市农民工的出现与就业的歧视34-612.1从分割到活动|教育教学论文|——中国转型时期劳动力释放背景的研究34-402.2劳动力活动|教育教学论文|的“推—拉理论”及其应用40-522.3大规模人口活动|教育教学论文|的出现和活动|教育教学论文|人口的特点52-552.4农民工城市就业的歧视55-602.5小结60-613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歧视与非正规就业的粘性61-1023.1农民工就业机会歧视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61-673.2农民工就业机会歧视政策产生的宏观背景67-773.3农民工就业机会歧视政策的效应分析77-903.4农民工的非正规就业粘性90-1003.5小结100-1024农民工的就业待遇歧视与收入决定机制的扭曲102-1294.1农民工的就业待遇歧视102-1094.2收入制度分层和农民工的收入决定109-1214.3城市社会与农民工活动|教育教学论文|利益的分割121-1264.4小结126-1295农民工的就业权益歧视与社会冲突的激化129-1545.1被侵犯的劳动契约和农民工的就业权益歧视129-1355.2一个以欠薪为实例的农民工就业权益歧视机制分析135-1445.3不断激化的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冲突144-1505.4农民工就业权益保护的基本途径150-1515.5小结151-1546制度安排、多阶剥夺与农民工的城市贫困154-1766.1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贫困154-1576.2歧视性制度安排:农民工贫困的温床157-1646.3多阶剥夺:农民工贫困的直接导火索164-1696.4消除农民工城市贫困,促进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169-1746.5小结174-1767总结与展望176-1827.1论文的主要结论176-1797.2研究展望179-182致谢182-183参考文献183-193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93-194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加的科研课题194-195附录3调查表195-19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