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医废存之争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30127 浏览:1418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试图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以民国时期中医废存之争这一基本史实为主线,力求融合医学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的方法,努力置身于历史、文化和社会互动的关系中,探讨20世纪初中国医学发展的思想特征与文化流脉。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19世纪初西医东来对中国社会心理的冲击以及对中国近代医疗格式|教育论文范文|的影响。教会医疗在融入中国社会的漫长过程中,虽历经波折,但其先进的制度体系、技术水平以及教会医师所体现的人文关怀,逐渐赢得了中国人的普遍认同;正是教会医院所树立的良好示范,推动了中国传统医疗空间和医患关系的转型;20世纪初,中国传统的医疗格式|教育论文范文|和医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西方近代医院制度被移植到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也随之启动。从此,中国社会不仅出现了中、西医并存的格式|教育论文范文|,也使中国传统医学碰到了真正的对手,中西医在近代中国史上的对台戏悄悄拉开了帷幕。第二章,通过对清末民初中国医界背景的剖析,重点考察中西医论争的渊源流变,分析中西医论争的历史必然性。中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起落沉浮,到了近代则日益衰微,而西医在中国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伴随大批医学留学生的回国,加速了西医本土化的趋势。尽管一直到国民初年,中西医之间不论在现实层面、制度层面还是学术文化层面上都处于并存与对峙的多元格式|教育论文范文|,但中、西医在学术地位上已经开始发生了转换。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西医取代了太医进入政府医疗行政管理系统,西医的文化上风在中国进一步确立和巩固,社会民众的西医观念逐步建立和深入,而西医在临床诊治上基本确立了全面的上风。第三章,从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背景入手,分析在“五四”激进主义思潮的冲洗下,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所面临的现实命运与历史选择。在一片对传统文化的检讨和反省中,思想界对中医的批判和否定达到了沸点。“科玄之争”以后,中西医矛盾日益加剧,传统中医再度陷入全盘西化的漩涡,乃至废止中医思想泛滥。中医的衰落与其自身学科体系以及西医的崛起固然有关,但废医派的思想影响是十分关键的,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俞樾有感而发“愤然”而议废医,到余云岫的全面“废止中医案”,废止中医思潮的声势、规模和程度日益高涨。第四章,以整个民国时期废止中医与抗争的过程为主线,揭示中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命途。从1912年首次救亡之举,到全国解放前夕余波未平,为了中医教育正当化,为了自身图存与发展,中医界与两届政府及废止中医派进行了【关键词】:中医西医废止中医案论争抗争中国近代医学
【论文提纲】:导论传统医学的尴尬和废存之争的缘起12-24第一章冲击与回应:西医东渐与晚清中国的社会认同24-54第一节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会认同24-44一、统治阶层:疑虑与接纳25-29二、知识精英:推崇与倡行29-33三、中医药界:兼容与参合33-39四、社会民众:畏疑与亲和39-44第二节中国近代医疗卫生制度的肇始44-54一、传统医疗空间及医患关系的转型45-48二、西方近代医疗制度在中国的移植48-50三、中国近代医疗卫生制度的发端50-54第二章对峙与并行:废存之争的现实背景与医界格式|教育论文范文|54-104第一节清末民初的医界状况54-73一、传统医学的逐渐式微54-64二、西洋医学的日益勃兴64-73第二节中西医并存之二元格式|教育论文范文|73-87一、现实层面上的并存与兼容73-76二、制度层面上的并存与对峙76-83三、教育与学术层面上的并行83-87第三节20世纪初中西医学术地位的置换87-104一、西医全面进入政府管理系统87-90二、西医文化上风的确立与巩固90-95三、公众西医观念的逐渐形成95-97四、西医在临床诊疗上的上风97-104第三章比较与否弃:废存之争的文化背景与思想源流104-140第一节五四新文化与反中医思潮104-115一、欧化思潮与反传统主义105-108二、激进主义者对中医的批判108-111三、东西文化论战与“科玄之争”111-115第二节日本废除汉医对中国的影响115-127一、日本废除汉医与近代留日医学生115-119二、留日学生与近代医学事业:以汤尔和为例119-123三、由日本模式侈言废止中医123-127第三节废止中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27-140一、“废医论”之滥觞:以俞樾为讨论中心127-132二、20世纪初中医界内部的分化132-135三、废止派领袖人物余云岫个案分析135-140第四章抗争与辩驳:中医废存之争的历史过程考察140-188第一节维护中医中药的抗争140-158一、一波三折:争取教育正当化140-147二、声震国门:为中医药存亡而抗争147-153三、千呼万唤:“中医条例”之出台153-157四、余波未平:抗战后烽烟再起157-158第二节废存之争中的文字论战158-174一、关于阴阳、五行、运气的论争158-162二、中医能否加入学系的辩驳162-163三、围绕取消中医药的文字攻讦163-170四、“所谓国医问题”170-174第三节政府内部围绕中医废存问题的斗争174-188一、孙中山病逝前的中西医之争174-176二、1929年废止案中的尖锐对立176-180三、围绕“中医条例”的争执180-183四、傅斯年与孔庚的冲突183-184五、对待中医的态度184-188第五章传统与变迁:中医不废的制约因素及历史思考188-222第一节中医缘何废而不止188-201一、传统与国情189-192二、民生与市场192-194三、政治与经济194-198四、价值与效验198-201第二节中医废存之争的历史冲击201-209一、中医界团结与互助精神的建立201-205二、探索中医革新与发展之路205-207三、国医馆与中医药学术研究207-209第三节中医废存之争的历史思考209-222一、科学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扞格210-216二、从传统到现代性的困惑216-222结语豁达与从容:走向未来的文化姿态222-228附录228-240参考文献240-24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