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视角下创业趋向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4052 浏览:117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大学作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重要起源|教育论文网|地,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以追求知识及知识创新为重要组织愿景的大学,其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本研究首先从大学的本质属性探讨创业型大学的逻辑源头。以为|教育论文网|,创业型大学的逻辑源头是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是大学得以进行创业的基础。以此论点结合经济学中“资源总是处于稀缺状态”的基本假说作为本论文的逻辑起点,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理论上判定“中国的大学在自主权扩大的现实情境之下,必然出于效率机制向创业变迁,出现创业趋向”。其“趋向”性主要表现为“政府-大学-企业”三螺旋的稳定性和成熟性不够。制度主义以为|教育论文网|,正当性机制和效率机制共存互补,正当性与效率之间的张力是制度变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基于正当性与效率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假定“资源对于组织发展而言总是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基于这两个理论条件|教育论文网|,本研究针对中国大学知识创新情况结公道论分析提出三个研究假设:(1)在大学取得相当自主权,正当性机制得到改善的情境之下,大学知识创新会偏向于效率而会采取“政府-大学-产业”三重螺旋协作发展这种富有效率的方式来提高知识创新能力,走向创业。(2)现代大学为了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必然采取一种贴合市场经济的行为寻求新的外部资源,学术资源逐渐向学术资本转变,形成学术资本机制。而且,这种学术资本机制的出现能够对大学知识创新能力提高起到正向作用。(3)当代中国大学产生创业趋向,向创业型大学变革是一种演化性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大学知识创新行为和制度的变迁验证了上述的三个假设。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取得了较大自主权的大学,正当性机制变相对得到改善。受效率机制的影响,拓展了组织,出现创业趋向。这种创业趋向的出现是一种诱致性渐进式制度变迁的过程和结果。政府在其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三螺旋是一种知识创新结构。它同时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是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或者更正确地说是鼓励人们的某种行为,因而也可以说是制度的一种。知识创新的三螺旋和创业型大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业型大学是三螺旋发展的动因;三螺旋是发展创业型大学的手段和基石。在本研究的第3章,采用三螺旋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检测和分析了大学创业趋向在外部关系中的表现和变迁过程。通过对大学知识创新行为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学通过拓展组织,逐渐同企业和大学之间形成三螺旋并在三螺旋中走向创业。科研院所也同企业、政府形成了一个三螺旋。根据对1998-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涉农奖项的考察,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了大学介入知识创新三螺旋中的效率导向。以为|教育论文网|,效率因素是促使大学同其它组织进行合作知识创新的重要动因,并探讨了知识创新三螺旋提升创新效率的原因。在检测和分析大学创业趋向在外部关系中的表现和变迁的过程中,基于中国的现实对三螺旋理论进行了本土化修正,提出“蝶形三螺旋”概念,并以为|教育论文网|构建“蝶形三螺旋”将是中国大学进一步走向创业的良好选择。制度的作用实现需要内化到组织内部,必然在大学内部得到体现。大学内部学术资本机制的产生是大学创业趋向在大学内部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大学本身而言,学术资本机制是大学介入到蝶形三螺旋中进行创业的微观动力基础。学术资本机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和扩大资源、获取外部资金的支持,是大学创业活动的集中表现。分析了大学创业趋向的外部表现和变迁过程之后,本研究在第4章运用学术资本机制的分析工具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大学内部学术资本机制的形成原因和具体表现。根据第3章中“三螺旋在2003年左右开始形成”的结论,通过教育部直属的7所涉农大学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以2003年为分界点构建了两个模型。两个模型估计结果表明:2003年之后,大学内部的学术资本机制开始出现;学术资本机制对大学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创业趋向除了在外部关系和内部机制上得以体现之外,还会在微观的行为和组织架构上得以体现。第5章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案例,对大学创业趋向在组织架构和微观行为方面的体现和变迁进行了分析。从组织架构和实际微观创业行为上看,大学既继续了以往的某些制度,又参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在组织构架上,大学继续原有的组织架构,成立了“科技推广处”和“技术转移中心”等管理机构,加强了创业的领导力;从大学创业活动的实际行动表现看,大学的创业活动是以面向农户、政府、企业的立体农业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为主要载体,在公益和收益的平衡中走向创业。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也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在第6章,本研究对大学如何保持创业的持续动力和如何避免完全沦陷为“公司”的风险进行了初步思考。以为|教育论文网|,包括“蝶形三螺旋”、大学治理制度、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合作博弈机制等在内的制度体系是创业型大学保持创业动力和健康发展的保障性要素。建立全面大学治理的正式制度和培育“弱利他主义”理念的非正式制度是加强对大学创业行为监视、保持创业健康的保障。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合作博弈机制、引导默会知识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激活学术中心地带从而走向持续创业的重要元素。构建并推进“蝶形三螺旋”制度是大学拓展发展,走向创业的重要途径。在本研究的第7章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就研究的进一步拓展经行了扼要讨论,提出了创业文化相关研究、创业风险与规避、创业型大学构建过程中学科协调问题、跨边界合作教育、大学与地方政府的同等合作模式5个研究展望。【关键词】:
【论文提纲】:摘要10-13ABSTRACT13-17第1章绪论17-471.1选题背景17-241.1.1知识经济社会使大学知识创新责任加重17-191.1.2国家创新体系中大学知识创新主体地位确立19-201.1.3大学创业的正当性机制改善20-241.2研究目的和意义24-251.2.1研究目的241.2.2研究的意义24-251.3文献综述25-381.3.1知识创新与大学职能的相关研究25-301.3.2创业型大学的相关研究30-381.4制度变迁理论对本研究的适切性38-421.5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42-461.5.1研究路径与论文框架42-451.5.2研究方法45-461.6可能的创新之处及不足46-471.6.1可能的创新之处461.6.2存在的困难和不足46-47第2章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迁的理论分析47-752.1制度及制度主义47-532.1.1制度47-482.1.2制度主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解释48-532.2制度变迁53-582.2.1制度变迁模式53-542.2.2制度变迁的维度54-552.2.3制度变迁的因果55-572.2.4组织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57-582.3大学向创业变迁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58-732.3.1大学的本质属性及大学创业的逻辑源头58-632.3.2三重螺旋:一种有效率的知识创新制度63-662.3.3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业制度正当性机制的改善66-682.3.4大学转向创业的制度变迁研究假设68-732.4本章小结73-75第3章外部关系变迁:三螺旋结构的形成75-993.1三螺旋理论概述与研究应用75-773.2对农业领域知识创新三螺旋形成情况的考察77-873.2.2数据来源773.2.3本节研究假设77-783.2.4农业领域知识创新中存在A、B两个三螺旋78-823.2.5对农业领域知识创新三螺旋进化的分析82-873.3"蝶形三螺旋"的构想87-923.4大学介入"蝶形三螺旋"对大学知识创新效率的影响92-973.4.1数据来源923.4.2数据的预处理92-933.4.3回归分析93-943.4.4聚类分析94-963.4.5结论96-973.5本章小结97-99第4章内部要素变迁:学术资本机制的产生99-1194.1学术资本机制与大学创业的关系99-1034.2内部要素的变迁:四个变迁维度的考察103-1114.2.1维度之一:R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