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几个语文多媒体教学几个误区学位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4592 浏览:12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提倡,多媒体逐渐成为开展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可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却走进了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教学思想
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然而,由于认识和操作方面的不足,不少语文教师走进了误区。

一、先进的教学手段等同先进的教学思想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走进课堂,正好顺应这一潮流。于是好多语文教师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哄而上,每节课都用多媒体。殊不知,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质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努力创设学生可以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素质培养三者达到和谐统一。脱离现代教育理论的多媒体语文教学,其实质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刻意追求感官刺激,忽略思维训练

好多语文教师刻意追求多媒体音像并存、图文并茂的感官冲击。在形象逼真的画面里,往往是学生把握了事物本身,但同时也束缚了自身思维的拓展。如课堂上借助教学录像展示女娲形象,全体学生依照画面形象都认定“女娲”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言文字的内涵是丰富的,而因为多媒体的运用,学生受画面形象限制并不能更多地进行再创造,长此以往,会渐渐形成一种思维惰性,缺少主观感受和理性分析,最终导致思维萎缩,严重违背教学规律,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其实,对于艺术性较强的语文而言,很多情况下需要的恰是一种无声、无画的空白效果,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填补这个空白,填补空白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展开思维翅膀的气氛,然后让学生凭借自身生活底蕴的主观体验,在头脑中重新创造作品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形象,从而与作者达成共识,引起共鸣,获得愉悦感,实现抽象思维与审美思维的培养。

三、过分强调课堂容量,教学流程模式化,教师成为播放员

多媒体为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创造了便利,一些教师恨不得把所有的相关知识都在一节课上传授给学生。为了追求环节齐全而面面俱到,教师在课堂上按照电脑中已设计好的模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惟恐其中某一个环节与屏幕上的设计不吻合,而不能使课堂顺利进行。结果造成课堂容量太大,学生负荷过重,对知识蜻蜓点水式吸取。同时,由于图像快速切换,学生应接不暇,缺乏思考空间,于是形成走马观花,听后如过眼烟云,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而教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守在电脑旁,手不离鼠标,眼不离屏幕,眼睛和肢体语言得不到很好利用,缺乏和学生的交流,成了播放员,整堂课学生都是人机对话。如此刻板的教学过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以投影代板书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少老师一节课黑板上都不写一个字,问之,振振有词:“板书内容投影上都有啊,写在黑板上多浪费时间!”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板书提纲挈领,浓缩着一节课的精华,突出重点,剖析难点,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用多媒体代板书一闪而过,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淡化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一节课上完了云里雾里。其次,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教师养成良好的板书习惯,给学生以“规矩”,才能使学生成“方圆”,毕竟,“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多媒体上课而不板书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总之,对于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广大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明确它的辅助作用,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中阳县宁兴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