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教学研究图形/背景论述视角下英语教学研究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25047 浏览:1094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图形/背景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后来被用于认知语言学来研究语言。本文在图形/背景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分析如何将该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汉英翻译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 突显 阅读 汉英翻译 写作 英语教学
1672-1578(2013)06-0034-02
1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题型作局部调整,其中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原单句汉译英被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原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要求考生在听懂短文后用所听到的原文填写空缺的单词或词组,这无疑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图形/背景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2 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
图形/背景理论最先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提出,接着完型心理学家对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方式进行研究时发现,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某个物体时,人们通常会把焦点锁定在该物体上,而把周围的环境作为衬托的部分,这就是凸显原则。因此,图形指的是认知概念或感知中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即为彰显图形而作为陪衬的那一部分。完型心理学认为,知觉场总是被分成图形和背景两部分:图形这部分知觉场具有高度的结构,是人们所注意的那一部分;而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模糊的,未分化的部分。人们看某一物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先看到图形,故称之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figure/ground segregation)。
Rubin著名的“脸/花瓶幻觉”图(The face/vase illusion)证明了知觉凸显:
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以白色为背景,黑色部分很容易被看成一只花瓶;如果以黑色部分为背景,白色部分即可看成两个人的脸部侧面图。人们通常无法同时看到脸和花瓶,这就是图形与背景分离的特点。根据完型心理学的观点,图形的确定应遵循“普雷格朗茨原则”(Priciple of Pragnanz),作为图形的物体一般是有完型特征的,小的,易动的或运动的。例如,当描述一幅画挂在墙上这样的情景时,我们总会把画作为图形,把墙当作参照点即背景,因为相对墙面来说,画的体积或者大小均要小些,这就解释了英语中为什么人们只会说:(1)The picture is on the wall或(2)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不用(3)The wall is under picture来表达上述场景呢?基于该问题,Talmy给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分别列举了定义特征和联想特征[3]。匡芳涛和文旭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如下表所示:
在确定图形和背景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定义特征,联想特征只起辅助参考的作用[4]。如果在确定图形和背景过程中二者发生冲突时,联想特征应服从于定义特征。此外,在确定图形和背景过程中,也许有一个或几个联想特征同时起作用。上表的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有关图形和背景的语言现象。
3 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图形/背景理论与阅读理解教学

著名语言学家卢布姆曾经指出,“读者凭借自己具有的背景知识,通过语言活动达到对所读材料的理解,然后把信息应用到新情况和实际中去,再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进行综合和推论,最后对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态度进行评估。”由此可见,阅读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活动,而是一系列思维、判断、认知和理论等彼此关联的综合过程,其中背景知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者所具备的语言知识是基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越多,理解就会越深刻,越准确。例如,在理解(4)“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初读此句时,学生会一头雾水,不理解老师(teacher)与粘土(clay)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这时,辅助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优秀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可以突显出原句中学生不明白的信息。根据《圣经》,人类是上帝用粘土创造出来的。上帝对着粘土吹一口气,它便获得了生命,人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了。此处作者把老师比作上帝,意思是老师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5]。从中可以看出,如果一个读者阅读文章时,没有与图形相关的背景知识,阅读理解将会是很困难或是不可能的。
阅读的目的是获得信息,尤其是不熟悉的信息,这便是图形部分,它体现的是读者与作者双向的思想交流。因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交际活动,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中交际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脱离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就会使理解变成误解。而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当学习者具有许多正确的信息作为背景,这样便有助于学习者突显出图形,从而达到对语言的处理和理解,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2 图形/背景理论与大学汉英翻译教学

在汉英翻译中,学生通常对选择何种句式,选择谁做主语而感到迷惑不解。这时,学生的译文就会带有很浓厚的“翻译腔”。根据图形/背景理论,在一个语言表达式中,主语通常就是图形,而背景则由宾语或状语体现出来,动词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起桥梁纽带作用。语言的形式反映了人们观察事物或事件时的视角和所强调的部分的不同,这个视角和所强调的部分就是在翻译教学中教会学生的切入点,这也是保证翻译使之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灵魂所在。 我们来看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简单句:你买这部手机花了多少钱?学生翻译这个句子时,会有两种译文:(5)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e phone? (6)How much did the phone cost you? 要确定哪一个译文更地道、更能体现汉语原句中的味道,我们需要来分析一下原句。看到原句时,读者在脑海中会浮现这样一个场景:买手机的人在柜台处把或信用卡递给售货员。在这个场景中,最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就是买家拿出钱的部分,这便是该场景中的图形。确定图形之后, pay强调的是“支付”,由人即买家来支付这个动作;而cost强调的是“花费”,其主语是购买的商品。根据此番分析,译文(1)更能体现原句所描述的场景[6]。
图形/背景理论也可以运用在复合句的翻译教学中。我们先来看一个句子:当他在英国时,他遇见了他的一位故友。根据Talmy对复合句中的图形和背景的分析,图形是在时间的方位上可以变换的事件,具有相对性;背景是参考性的时间,在时间方位上相对固定,参照它可以确定图形的时间方位。在对该句进行翻译时,我们可以做如下分析:遇到故友是在英国期间,因此在时间上应该包含在英国期间,并且是后者的图形。根据Talmy的顺序原则,较早发生的事件通常会被作为背景,即从句;而较晚发生的事件则通常会被作为图形,即主句。因此,原句中,遇见故友最先引起译者注意力,成为图形;而“当他在英国时”这一部分由于其细节是模糊的,是尚未分化的,所以就成为了背景。最适合原文场景的译文也就自然浮现出来:(7)He met his old friend while he was in UK.而如果学生直接按照汉语的语序,不做任何分析直接生硬的翻译,很容易译成:(8)He was in UK while he met his old friend.然而根据较大的、在时间上可包容的事件作为背景,常出现在从句中;较小的、在时间上被包容的事件作为图形,常出现在主句中,我们发现句(8)这一译文无法为读者所接受。

3.3图形/背景理论与写作教学

写作是一种产出性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测量最准确,效度最高,能够测量出考生各个层次的语言能力,包括词汇和语法、语篇能力等,而且可以同时测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合适性。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受汉语句式的影响。学生写作时,往往在头脑里酝酿汉语的内容,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思考将要表达的东西,然后再把汉语的内容翻译成英语;同时,学生选用的句式比较单一,且缺乏连贯与衔接,在表达观点类型的文章里,学生最经常使用I, I think来开头,从而造成整篇文章都是在简单的罗列一些观点,这就使得文章没有主语的变化和注意焦点的变化,因此显得文章单调,内容贫乏。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所有的句式中,主语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由情景中某些成分的突显程度决定的,由人观察某一事物的角度、过程、和注意力决定的。先来对比一下两种表达:(9)Jane has a very lovely dog. The dog was bought by her sister. It was very expensive. And it was one of her forite pets. Unluckily, the dog was stolen one day. (10)Jane’s sister bought her a lovely dog, which was expensive. She regarded the dog as her baby. Unluckily, the dog was stolen one day.对比这两段表述,我们不难发现,表述(9)中一直以dog作为主语(图形),没有任何变化,行文死板,句式单调,重点不突出;而表述(10)更为流畅,作者的注意焦点不断的在dog和Jane之间转化,图形和背景在dog和Jane之间不断地转换,更好地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突出了文章作者表达的主题。因此,图形/背景理论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对句子结构的组织以及表达顺序的安排。正确把握好图形和背景的关系,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内容丰富[7]。
4 结语
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论述了图形和背景的一些基本特征,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阅读理解教学、汉英翻译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图形/背景理论对语言的研究,大大减弱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对应的任意性,对于外语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给外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图形/背景理论运用于阅读、翻译和写作教学中,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不断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Ungerer, F.&Schmid, 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618jyw.com
n: Longman,1996.
杨鑫辉.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3]Talmy L. Towards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1) [M].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2000.
[4]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3,(4).
[5]傅巧玉.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综合模式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4).
[6]沈艳蕾.“图形-背景”理论与高校汉英翻译教学[J].教育探索,2010,(7).
[7]朱厚敏.试论图形-背景理论及其应用[J].邵阳学院学报,
2005,(3).
作者简介:王静(1990-),女,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文化研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