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浅析浅析个人知识公共化作用与条件站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16817 浏览:713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个人知识是公共知识的来源与支撑,个人知识公共化意义重大,在有利于个人社会化的同时也丰富了公共知识的内涵,促进了人类知识的进步。波兰尼所提到的个人知识公共化的科学标准到了现代依旧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个人知识;公共化;科学标准
1002-7661(2013)30-001-01
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作为一对矛盾范畴,对于推动人类知识的不断进步和知识教育的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前者是后者的普遍性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个体化和个性化。

一、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的涵义与特征

1、个人知识

20世纪50年代末,波兰尼在理论上明确提出了个人知识这一概念,在波兰尼看来,个体知识并不局限于科学知识领域,它涉及到了人类所有知识的性质和结构。传统的知识观是以主客观相分离为基础的,它追求的是把这些热情的、个人的、人性的成分从知识中清除。他进而提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识知人的塑造的”。“个人性”、“默会性”和“寄托”是“个人知识”的三大支柱。
在我国,近年来也有多位教育学工作者对个人知识进行了自己的阐述与理解。最先为肖川认为在“个体知识”这一层面上,“知识”有这样两个层面的意含:知道与见识。
维娜·艾丽认为“个人知识确实包含一定量的信息和数据。然而,我个人的知识体系中也包含有大量的对自己来说独一无二的体验和回忆。这些体验过滤我所知道和理解的而形成的独特风格。”
安维复认为“个人知识只有通过一个公众裁定和权威评价过程之后,这种个体知识要么因其合理性和合格性被纳入公共知识领域, 要么因其不合格而被抛弃。”
靖国平认为个体知识“是个体在对公共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由个体所拥有的并已内化到自身的心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知识。”“个体知识即是个体经验的不断改组与改造。” 同时他也认为个人知识既是所谓的知识,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与方法。他将个体知识理解为并不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知识形式,而只是对科学知识性质的一种新表述,是波兰尼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纯粹客观的科学知识所提出的的新的科学知识理念。

2、公共知识

公共知识侧重的是从共识、真理和规律的视角对知识本身的性质、范围、条件和基础的分析和界定,它寻求的是知识独立于社会和人类的客观性,它所遵循的是科学认识论。
余文森认为公共知识是一种社会生活文化、一种社会财富,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客观资源,它的主体是社会,是人们认识成果的社会承认,是不同社会成员对于某一问题最终达成的共识。它是一种具有普遍有效性的客观知识,是一种社会财富,可以为社会大众谋福利,为社会大众所共同享有,具有非排他性和共同消费性的特征。
因此个体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公共知识不断“个体化”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共知识被逐步内化为个体的知识结构。也可以说个体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学习公共知识、接受社会文化,使个人知识系统不断符合社会规范与要求的渐进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个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也就是从社会的角度对人的生长发展过程的一种解释和描述,它本质上就是个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过程中生长发展成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就是人的教育过程。也就是说,一方面,公共知识总是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要求而达到规范个体行为的目的;另一方面,个体只有按照社会的要求来修正和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逐步实现自我知识体系构建的社会化,才能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总之,相对于每一个独立现实的个人而言,公共知识是作为外在的社会文化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非自由的个体,都必须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开始自己的社会生活。
靖国平认为公共知识即是“普遍存在着的、为全体公众所拥有的、没有进入到具体个人知识结构之中并转化为个体心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知识。”

二、个人知识公共化的意义与条件

个人知识公共化有利于丰富公共知识的涵义,促进人类知识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个人在其个人知识被纳入公共知识,得到科学标准认可的同时得到资源与奖励,转移到更加深刻系统的研究方面去,可以使科学所使用的总体资源,脑力与金钱两个方面得到最经济的理由。但多年来各位教育学研究者的成果给笔者的启示是并非所有的个人知识都是公共知识,也非所有的个人知识经过发展都会被纳入公共知识,但什么样的个人知识允许被纳入个人知识以及个人知识被纳入公共知识得以被承认被肯定的标准是什么一直没有清晰的答案。本文在波兰尼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何为个人知识公共化的条件。
波兰尼认为制定科学标准,实行个人知识进入公共知识的“准入制”可以确保科学不同领域的成绩标准大体处于同一水平。他将科学标准概括为足够的可信度、文献的科学价值和原创性。而所要达到的水平则由三个要素共同构成:1、主题内在的兴趣,可以是沉思或者实践的;2、对普遍化的深刻系统的兴趣;3、陈述的确定性与精确性。在科学的每一个领域,都要共同运用这三个评价,也必须考虑不同研究对象内在兴趣的广泛多样性。我认为波兰尼所说的兴趣广泛多样性,更多是在考虑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他提到在研究人类时比研究非生物时需要较少的精确性,但却需要系统上的一致性。科学团体的成员有责任在科学进步的前端维持基本上同一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的价值标准。
因此,笔者认为,个人知识社会化是个人知识经过公众裁定和权威评价,符合科学标准被纳入公共知识的行列的过程。整个科学团体根据“相互控制原则”对知识加以裁断,只有从事于密切相关领域的科学家, 才有能力彼此运用直接的权威;他们个人自身的领域会形成几条遍及于整个科学境域的重叠邻区之链。似真性与值得标准如果在每一个两种领域互相重叠的点上都相等, 那么就足以使这些标准在所有科学上都相等。这样才能使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互承认信赖彼此的研究成果,互相支持以对抗外在挑战其权威的理论或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