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养成抓养成教育培养农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专生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15540 浏览:62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调查,农村孩子的父母文化素质偏低,孩子入学后难适应学校的纪律要求,不善于言谈交往,卫生条件较差,安全意识淡薄,学习中也不知坐姿、写姿、读姿,刀耕火种的父母也使孩子缺乏科普知识等。因此,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等,也就成为我认为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研究课题。

1.研究依据

德育是一门科学。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当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要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跨入21世纪,党、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明了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方向,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新要求。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发展。那么,如何在新时期更为有效地做好德育工作呢?通过分析研究,我认为:要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就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在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教育资源方面下功夫,努力构建学校的德育网络,使之形成强大的德育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培养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需要,就要围绕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这一目标,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确定以开展纪律教育、礼仪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劳动教育和科普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也就是要创新适合儿童少年成长的教育环境,体现小学生教育的本质任务,开展有利益推动教育创新的育人活动。

2.实施成果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阶段,也是各种习惯的训练、习得、养成阶段。围绕实施养成教育的七项训练内容,把一至二年级作为训练低段,把三至四年级作为训练中段,把五至六年级作为训练高段,分低、中、高段不断实施、巩固和强化,做到训练工作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终生受益。与训练前相比,师生更加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升旗仪式庄重、规范,队列队形整齐,校园环境、内务整洁干净,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小制作、小发明、小科技活动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得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主要成绩如下:
2.1 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各学校以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评价为突破口,把养成教育纳入班级管理、考核评价、课堂教学、团队活动、家庭教育等融为一体,互相配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全员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打下基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三风”建设全面加强。
2.2 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在实施养成教育工作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会备课、会讲解、会示范、会指导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涌现出一大批乐于奉献,不计报酬的先进教师,尤其是一批优秀教师逐步成了学校的骨干力量。广大教师身体力行,除关心学生学业成绩外,还更加自觉地利用和挖掘各种形式和途径的道德教育资源,把社会价值观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行为规范。
2.3 素质教育得到深入实施。通过强化养成教育训练,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磨皮小学等地的山苏少数民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一日学习生活习惯,学习成绩逐年提高,赢得了家长、社会的广泛赞誉。
2.4 学校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各学校形成了“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用严格的训练去规范,用良好的环境去陶冶”的教育特色,取得的成绩玉溪市关工委、教育局的表彰奖励。
2.5 培养了一支学生骨干队伍。通过组织少年军校中国论文中心www.618jyw.com
,为学校培养了“小教官”,让他们学习有关管理知识,引导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养成教育训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展示才华、增强自信的机会。
2.6 成果得到延伸。通过举办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使家长们青眼看到孩子的养成教育成果。特别是学生在节假日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到家、带到社会后,推动了“乡村文明”的新农村建设。
实践证明,实施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利于让学生从小形成较好的品德行为,为将来的职业人生打基础。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确立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的观点,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观念,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3.策略分析

育人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对学生成长负责的工作。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之所以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我认为只有加强德育网络建设,形成强大合力,才能真正提升育人质量。

3.1 建立好校内育人网络,齐抓共管。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政教处、班主任的职责,更是全体教职工的职责。学校必须充分调动校内各种德育力量,构建校内育人网络。
3.1.1 学校要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要成立由校长、支部书记、副校长、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年级组长、政教处等各处室主任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德育工作,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3.1.2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把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全面加强班级管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3.1.3 全体教师全员全程参与,身体力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有生命价值的主体来看待,才能真正实现育人模式的转换。学校应该十分重视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形成一致的教育要求,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协调好学生的作业辅导和课外兴趣活动。实施养成教育教师先行,在训练学生之前先训练教师,先让教师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要通过采取养成教育师生一体化的做法,使养成教育不断注入新活力。只有强化教师的训练,才能盘活养成教育资源,让每位教师在养成教育工作中的潜力都得到发挥。在教师的率先垂范下,使同学们人人都认识到要养成好习惯、好品德,克服缺点,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找到发展潜力,明确努力方向,塑造热情饱满、积极向上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1.4 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感受体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德育工作要注重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让学生主动参与,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开展“我们共同的家”、“我们都是好伙伴”等“活动德育”,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培养他们的初步道德判断与认识能力。在课程改革方面,将德育融进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参与中规范自己。教师要耐心地、仔细地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开始肯定是不适应学校的学习、食宿生活,要引导孩子控制不良情绪,感受学习的成果、成功的愉悦。
3.1.5 抓好教材的使用。市教科所编写的小学养成教育教材图文并茂,,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每班每周利用活动课开始一节养成教育课。针对山区学生的特点,要十分注重“三个结合”,即把课堂上的知识讲解、行为上的具体指导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如:卫生周主要讲卫生知识,那么在行动上就指导学生如何洗脸、洗衣服、刷牙等,并在黑板报、宣传栏上宣传卫生小知识,使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接受指导的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良好行为习惯就得到形成。
3.1.6 抓好集中训练与平时训练,以平时训练为主。每学期开学前,各学校要排出训练表,安排好集中训练,提出各段的训练内容、措施办法,安排训练指导教师。教师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每位教师侧重一个项目的经常性备课、讲课和指导。强化过程教育训练,平时训练也有日常安排,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周侧重一个项目的训练,并进行小结,循环反复。
3.1.7 发挥好后勤服务部门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窗口作用。学校食堂人员、宿舍管理人员、门卫等后勤服务人员组成的后勤服务部门,是构成学校一个整体育人系统工程中一个不可少的部分,是学校德育管理队伍中的辅助力量。必须做到:优化环境育人、制度建设育人、言传身教育人等。
3.1.8 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心灵。良好的育人环境就是一种教育人、鼓舞人的力量。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人格打下基础。

3.2 拓展好校外育人网络,协调教育。

养成教育针对了改善农村学生的行为习惯,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肯定,这是赢得养成教育巩固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打破传统的自我封闭状态,应该紧密配合家庭、社会,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不断调节、不断改进和不断推广养成教育工作。
3.2.1 引导家长协调教育。学校要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家庭的交流、沟通,如学校可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及家长学校,并定期邀请家长们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或其他一些活动。这样可以使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现,并主动与学校探讨合理的教育对策,从而缩短家长与教师的距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2.2 组织社会力量协调教育。学校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种积极因素,增强教育合力。例如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到学校向学生作法制报告,重点讲一些与学生有关的案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平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如敬老助残、警民共建、扶贫结对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积极奉献的精神。
今天的教育是为孩子明天的成功作准备。而获取成功,不仅靠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总之,德育过程本身是个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要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一句话,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收稿日期:2013-09-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