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绵阳市创新机制试述试述运用驱动试述试述绵阳市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7302 浏览:157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绵阳市现有小学438所,初中203所,普通高中33所,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6所,幼儿园546所,在校学生60余万人。全市有高等教育学校14所(其中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院校6所、成人教育本科院校3所、市属全日制普通教育专科院校3所、民办高职院校2所),学生151 553人,高校规模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2012年9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后,绵阳市认真落实教育部、教育厅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围绕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西部教育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1 抓机制创新,推动多方参与教育信息化

1.1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九部委和省教厅相关文件精神,绵阳市教体局、发改委、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当前几项重点工作,并从2013年起,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建立维护运行保障机制,在生均公用经费中安排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添置、更新、维护教学仪器设备;支付教育城域网线路租用和互联网出口费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管理平台的日常维护等开支。为了区域内教育均衡配置和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该项经费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以县为主集中安排使用。
为了确保绵阳教育城域网市级中心及其互联网出口安全、稳定、持续的运行,规范和加强全市网络资源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开发,市教育体育局提出:各县市区、各直属学校在生均公用经费15%的经费总额中安排20%的经费集中到市教育技术和信息管理中心专项用于教育城域网建设。

1.2 建立企业参与机制,实现共建共赢

在教育城域网市中心建设、学校宽带接入方面,我们积极引入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运营商,实现了学校宽带多运营商接入,提升了城域网线路质量。各运营商也在合作中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1.3 建立部门合作机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主动与教体局办公室、基础教育科、计划财务科、教师培训科、教科所等业务部门合作,共同开发了内部办公OA、普通高中综合管理、学校财务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高中选修课程网络课堂等应用管理平台,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

1.4 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提升技术装备系统服务能力

2012年4月,绵阳市编委批准原绵阳市电化教育馆、绵阳市教育技术装备处与原绵阳市教育信息技术管理中心合并组建为绵阳市教育技术和信息管理中心(绵阳市电化教育馆),升级为副县级单位。现有在职职工40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职称17人。中心(馆)设8个中层科室,整合后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2 抓环境建设,推动“三通”如期完成

2.1 依托教育城域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绵阳市早在2002年就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教育城域网,全市学校统一接入、统一互联网出口,实现了市、县、校网络统一管理,资源共建共享。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升级改造,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已有657所学校基本以10 M以上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市中心互联网出口达到2.9 G,其中电信

1.2 G、网通700 M、移动1 G。全市基本实现了校校通。

2.2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结合灾后重建和国家实施的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绵阳市全力推进班级多媒体教室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校园网395个、建多媒体教室5559间;装备计算机5万多台,生机比达12:1。通过教育城域网的覆盖和光盘资源免费下发,加快了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步伐。

2.3 构建绵阳教育资源云平台,逐步实现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2012年,初步建成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形成了具有海量学习资源并支持移动阅读的网上个人学习中心,注册分配学习空间的师生日益增多。
3 抓资源整合,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绵阳市坚持“为用而建,为学而建,为教而建”的策略,采取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与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开发商精诚合作,共同搭建绵阳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3.1 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制作本地资源

根据社会热点和学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有计划地制作系列专题讲座,如中高考政策访谈、中高考前的心理辅导、高考志愿填报、中考考前辅导等,在绵阳教育视频网、绵阳教育VOD频道同时播出,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3.2 与市教科所合作,组织市优秀教师共同制作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系列课程

由于受师资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许多高中学校无法开齐和开足高中选修课程,我们借鉴外地经验,整合市教科所的学术优势和电教馆的技术优势,开发网络学习平台,制作网络学习课程。目前已完成150余讲,覆盖语、数、外、史、地、生、音、体、美等12个学科。目前,第二轮建设计划已开始实施,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建成覆盖选修IB和选修II全学科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系列课程。

3.3 发动教师共建网络资源

利用绵阳教育资源网平台,建立教师上传教育资源的激励机制。教师上传课件、教案、试题、文章、精品课堂等各类资源,经专家评审入选的,作为市级公开发表的教学成果对待。对县市区、市直属学校制作录像课例及配套教学研究资料给予经费支持,以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3.4 继续办好全市共享的资源网站和应用平台

依托教育城域网,努力实现城域网内学校和单位资源共享。继续办好电子期刊网、教育体育视频网、数字图书馆、学术视频网等专题资源网站,办好学籍管理、教师继续教育、高中课改管理、教育装备管理、教育财务管理、远程教育技术支持、网上学习等应用平台,真正服务好教育教学。 4 抓队伍建设,推动教师信息素养快速提升

4.1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绵阳市于2006年正式启动此项工作,共建立13个培训基地。2009年开始与教师中级职称挂钩。截至2012年年底,已完成4万余名教师的初级培训,目前正积极启动中级培训。绵阳市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在2009年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办评为全国优秀组织管理单位。

4.2 教师职称计算机C级培训和考试

2002年,市教育局和市人事局就联合下发文件,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等级的“二合一”培训与考试,作为教师评定初级、中级职称的必要条件,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十余年来,全市已获得中小学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C级和信息技术中级合格证书的教师达到

1.8万人,获得信息技术高级合格证书的教师达3000余人。

4.3 承担国际合作教师培训项目

近年来,绵阳市先后承担“英特尔 未来教育”基础课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灾区教师培训”、微软“携手助学”等教师培训项目工作,项目实施及组织管理工作受到电教馆和相关投资管理方的肯定。2012年9月中旬,来自6个国家的儿基会国家委员会考察团实地走访我市多所学校,考察项目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2012年12月,“灾区教师培训”项目经验交流会在绵阳市召开,绵阳市电教馆被电教馆表彰为组织管理先进单位,2012年还被电教馆评为“英特尔 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组织管理先进单位。

4.4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结合工作实际,每年组织多项专业技术培训。先后多次举办了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开源系统应用培训、摄影和摄像专业人员培训、评标专家和质检人员培训班。
5 抓应用驱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1 制作光盘资源,实现资源全覆盖

对远教资源进行本地二次开发,收集整理制作光盘免费发到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整理单位馆藏影像资料上千盒,转换成数字格式320 G以上。对远程教育资源中与本地教材版本一致的近10个学科分年级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本地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名师讲座形成光盘资源。2009年至今,已编辑、刻录近20万张光盘免费发到远程教育项目学校。

5.2 抓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资源应用

全市现有各类示范学校62所,其中省级示范校28所。2012年10月,由馆领导带队组成四个工作小组,分别对近十年建设的62所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进行复查,通过对复查情况的梳理和分析,为相关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5.3 实施和指导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

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教育技术研究课题50余项,获省级优秀成果奖50余项。“十二五”期间,绵阳市4项课题立项为国家级课题,立项省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8项。
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618jyw.com

5.4 开展资源应用的巡回培训和赛课活动

我们坚持每年组织一线学科教师深入各县市区开展资源应用的巡回培训,并坚持每年举办基于资源应用的赛课活动,让优质资源应用于课堂,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
2013年,绵阳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将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不断完善教育云平台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教育城域网的线路品质,加快中小学班级多媒体设施的装备步伐,着力推进师生学习空间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力争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