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勤于重视积累试述勤于梳理试述形成经验信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6031 浏览:171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平面几何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证明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许多初中生对几何证明题感到困难,尤其是对需要添加辅助线的证明题,往往束手无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平面几何;辅助线;添加
1003-2851(2013)-09-0228-01
平面几何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证明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许多初中生对几何证明题感到困难,尤其是对需要添加辅助线的证明题,往往束手无策。那么,如何解决同学们在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呢?

一、教学中注重学生几何语言的积累

从学生的开始学习几何时就应引入和应用规范用语,突出几何语言,特别在学习尺规作图时,更就应该突出几何规范用语的表达。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辅助线的正确叙述方法:
1.连结:如图(1)连结AC、BD交于O点;2.作平行线:如图:(2)过D点作DG∥AE,交BC于G;3.作垂线:如图(3)分别过A、D两点作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学生容易丢掉);

4.延长:如图(4)延长AC交⊙O于F,连结DF

二、教学中注意积累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一)截长补短,针对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及差。例如:已知Rt△ABC中,∠C=90°,AC=BC,AD是∠BAC的角平分线,求证:AB=BC+CD
方法一:截长,在AB上截取AE等于AC,连接DE从而就有了△AED≌△ACD,可得DE=DC,因为∠C=∠90°,从而又可得△BED是等腰三角形,因此有DE=DC=BE,得出AB=AC+CD;方法二:补短延长AC到F,使CF=CD,连接D、F,可证△ABD≌△AFD,可得AF=AB,得出结论。
(二)和线段的中点有关的问题往往可以联系到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例如:如图四边形ABCD是圆的外切四边形,其周长是S,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4EF≤S。证明方法:连接AC(BD),N是AC和EF的交点,若N是AC的中点,则EF∥DC∥AB,四边形ABCD是梯形,那么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则有4EF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2(AB+CD)=AB+BC+CD+DA=S;若N不是AC中点则可以做出AC的中点M,连接EM,FM,则有2EM=DC,2FM=AB从而可以得出4(EM+FM)=2(AB+DC)=S,而在三角形EMF中EF﹤EM+MF,可得4EF(三)和角平分线有关的问题,通常可以作这个角的两边的平行线。例如:△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与BC交于D,求证:AB︰AC=BD︰CD
这个习题的证明方法很多,但均离不开添加∠BAC的两边的平行线。①过D做DE∥AC与AB交于E。②过D做DF∥AB与AC交于F。③过B做BH∥AC与AD交于H。④过C做CG∥AB与AD的延长线交于G。
(四)已知三角形的一边中点,可以取另一边的中点,并做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以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例: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2∠C,AD为高,E为BC的中点,求证:AB=2DE。证明:取AC中点F,连接EF,DF,则EF为中位线,且EF∥AB、∠FEC=∠B=2∠C,在直角三角形ACD中,F是斜边AC的中点,所以有DF=CF、可得∠DEF=∠C,即有2∠FDC=∠FEC,从而有∠EFC=∠FDC+∠DFE,所以2∠DFE=∠FEC=2∠FDC得出DE=EF,得出2DE=AB得证。
(五)如遇垂直平分线的问题,往往构成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例: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G为ED的中点,求证:FG⊥ED。分析:G是ED的中点,要证明FG⊥ED,说明FG必为ED的垂直平分线,自然考虑添加辅助线DF与EF,只要证得DF与EF相等,就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推出结论。
(六)当比例式不能直接证明时,往往可以考虑“中间比”,为此往往需要添加平行线实现这种比的转移。例:已知在三角形ABC中,D在CB的延长线上,E在AC上,BD=AE,DE交AB于F,求证:DF︰EF=AC︰BC。分析:所证明的四条成比例线段,构不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因此考虑作EG∥AB,将DF︰EF转化为DB︰BG,最后转化为AC︰BC(证明略)

三、日常教学应精选例题,掌握规律,提高能力

在添辅助线时,必须使学生明确辅助线要添得合理,必须符合基本作图要求。如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要证明这个定理应先以CA为一边,在△ABC外部作∠ACE=∠BAC,再延长BC,然后只要证明∠ECD=∠ABC就行了。根据这样分析,故先作BC延长边CD,并在△ABC外部以CA为一边,CE为另一边作∠ACE=∠BAC,然后即可证∠BAC+∠ABC+∠ACB=180°。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添辅助线。
总之,关于辅助线的添加单凭本人的一些观点是不够的,主要还是应靠学生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摸索,积累,以致形成经验。另外,还应注意添加辅助线时,往往不是一下子可以作出来的,应根据分析逐步完成,举一反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