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效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构建学生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6311 浏览:200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首先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校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由于教学方法的影响,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随意更换内容,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3)由于社会现实的影响,为了不与学生发生意外冲突,教学过程降低要求,力求自保,得过且过。课堂自然低效。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缺乏监控和感情沟通,学习的习惯和行为没有培养,没有学习的动力,过着幼儿园的生活,导致教学低效。
总之,教师难教。
(2)受金钱意识的影响,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衣食无忧,金钱不愁,学习无所谓,日子过得舒坦。
总之,学生不学。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1.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

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只有学生喜欢你这个人了,才能喜欢你这个学科,才能学好这门学科。

4.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同学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

5.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特别需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课堂教学千差万别,教无定法。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那么教学就是成功的,课堂就是高效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