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支架为幼儿提供探究式学习支架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31450 浏览:1450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创新亮点

在传统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会严格地执行自己预设的教学计划,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为成功教学的重要标准。但这样的教学过程常常忽略了教学实施中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幼儿的兴趣……甚至当教学过程中出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况时,老师也硬生生地把幼儿“拉回”自己预设的教学步骤,严格地“导演”着教学计划。这样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多的是担当幼儿学习的“指挥者”,在本次教学案例中可显示出作者在实施预设的教学计划时,能根据教学中的实践情况把完成预设的教学模式与随机生成教学的模式相结合,提供探究式学习的“支架”,力争在幼儿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担当一名出色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活动背景

今年春天,我们学前班的《科学活动用书》有关于种子的主题活动。其中第一次的活动内容是《各种各样的种子》,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感受观察的乐趣,并能对比种子的异同,能按功能进行分类。于是,活动前我邀请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来了各种各样常见的植物种子:细小的青菜种子、圆溜溜的绿豆种子、黄灿灿的玉米种子、黑乎乎的刀豆种子……

三、情景描述

活动中,我把它们分装在透明的塑料杯里,先请孩子们自由观察。大家看见形态迥异的种子,观察的兴致特别高。正在大家观察种子外形的时候,一个孩子的问题打破了沉默“这些种子能长出来吗?”顿时教室里的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有的孩子说:“能种出来!”;有的孩子说:“不能种出来!”;还有的孩子说:“好的种子才能种出来!”……“刘老师,你说这些种子能不能长出来?”
看着孩子们急切寻找答案的眼神,我并没有回应他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笑了笑,用带着疑惑的眼神,询问:“你们知道,种子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有的孩子说:“要春天才行”; 有的孩子说:“需要浇肥” ;有的孩子说:“需要有根”; 还有的孩子说:“需要土”……
这时,姜豆豆小朋友大声说道:“要用干的土,才可以。”话音刚落,便遭到同桌小朋友李洋洋的强烈反对:“湿的土,种子才有用。”姜豆豆小朋友也不示弱,加大音量,大吼起来:“必须要用干的土!”李洋洋小朋友更是着急,一边拍着桌子,一边一字一句地强调自己的观点“我说,得用湿的土!”
其他孩子听见他们争得不分上下,也加入了进来。余爽小朋友说:“我同意姜豆豆说的!”,徐三七小朋友也立即站起来,嚷嚷:“我同意李洋洋说的,要用很湿、很湿、很湿的土!”
“用很干的土!”、“不对,要用很湿的土!”…… 教室的气氛像是烧得滚烫的油,孩子们就像是油锅里炸开了花的豆子,争抢着表达自己的观点。
面对情绪激动的孩子们,我做了好几个暂停的手势,孩子们的争论总算才暂停下来。如果我马上告诉孩子们种子该用什么土,或许能很快平息争论,还能让孩子们按照我预设的叫学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是这样的做法就像是杀鸡取蛋,我给予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抹杀的却是孩子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害无益。我决定舍去预设的教学步骤,沿着孩子们自主探索的思路,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 于是提问:“究竟是干的土还是湿的土,对种子的生长最有益?请举例说明”。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在积极地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
姜豆豆小朋友的话,打破了教室里暂时的寂静:“用干的土最好!我家的仙人球、仙人掌就用干土,不浇水的。”
话音刚落,徐三七小朋友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反对:“错了!书上说仙人掌是生活沙漠里的,它是不需要水,别的可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618jyw.com
不行!”这时,平日性情温和的余爽小朋友,也着急得大吼:“姜豆豆才说得对!就是要干土!我家种的金枝兰也是不用浇水。”
听了余爽的话,大家都愣住了。
平常发言不太积极的龙龙小朋友,打破了孩子们的沉默:“李洋洋说的才是正确的!用湿土最好!我家种的大蒜就是很湿的土。”这时,何昊霖小朋友也按捺不住,站起来扯开嗓门就吼:“你们说得都不对!种子是要用适合的土。”
“我坚决支持姜豆豆!”、“我相信何昊霖”、“我只同意李洋洋”……顿时,教室里的孩子们分成了三个观点迥然不同“帮派”,各自唇舌剑地捍卫着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
虽然孩子们的讨论产生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大家也都因此而争论得面红耳赤,教室里也闹得像人声鼎沸的集市,但是我看着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灵活地运用着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的心里却是异常地开心……虽然孩子们都很希望我能评判他们谁说得对,但是在我的眼里,每一个孩子说得都没错!他们是在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判断。我又怎敢轻易地否决他们的生活体验?轻易地抹杀他们探索求真的热情?所以,我是不可以,也不能够直接地回答他们谁对谁错!
于是,我开心地对孩子们说:“老师真没料到,你们的知识竟然会有那么多!我真为你们感到自豪!是很干的土?还是很湿的土?或者是不干也不湿的土?究竟它们谁对种子的生长最有益?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因为你们都是最棒的好孩子!”
孩子们听了都满意地笑起来“好!就按刘老师说的做。”大家异口同声,充满自信地对我的建议表示了赞同。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制作了自己的姓名标记卡,贴在了给每个孩子准备好的透明的塑料杯上,请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其中一种土(很干的、很湿的、不干也不湿的)再选择几颗种子,在我的协助下播种好,并通过不同的浇水量(无、很多、适合)控制泥土里的水分。在短短的半个月里,孩子们通过动手实验,自己找到了答案,知道种子生长需要的水是适量。在这次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一直热情高涨,每天都会不约而同地观察自己和同伴的种子生长情况,常常主动与同伴讨论。孩子们在这次探索之旅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更体验到了探究成功后的那份快乐!

四、案例启示

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在幼儿探究过程中的作用。以往的教育观中,幼儿发现问题,教师就要回答问题,使其释疑,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但这样的释疑,对幼儿来说就如一个鱼缸圈住了幼儿的思维。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让幼儿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更重要的。教师不可在幼儿的观点中进行裁决或选择,而是引发他们去思考、去实践、去进一步发现。幼儿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这些问题常常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当问题成为幼儿关注的焦点时,教师应先不作暗示和表态,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猜想和假设,在幼儿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愿望时,再引导他们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尤其是他们得到答案的快乐,是别人给予不了的,这种快乐带给孩子更多的是一种自信。作为教师,把广阔的空间留给孩子,能给孩子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成长,为什么我们不去尝试呢?让我们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幼儿爱思考,会思考,并主动地解决问题,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当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究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否则会使幼儿放弃探究,或降低探究的兴趣、失去探究的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问题症结,及时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及时捕捉支持点,灵活运用各种指导策略为幼儿提供探究学习的“支架”。
作者简介:
刘莉环,女,汉族,工作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幼儿园,大专学历,职称小教一级,职务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