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薄弱薄弱学校信息化环境下双测导学教学方式构建与进展信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7990 浏览:229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根据学生的学情、教材的特点、信息化资源,选择恰当的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效益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对于城市薄弱学校的学生,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上绝对不能照搬所谓名校的做法,学生素质不同、学业掌握程度不同、学生学习习惯不同、学校的硬件环境不同,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探索适合薄弱学校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保障他们能够学有所成。
1 薄弱学校的学情分析
本文所述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于生源薄弱学校,校内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学生流动性较大,学困生比较多。要想提升教育教学效益,就必须分析学校学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特色教学。

1.1 学业基础不同

城市薄弱学校学生学习习惯和兴趣与其他学校学生表现有一定差异,学习兴趣不高,习惯养成相应缺失。

1.2 家长对孩子缺乏关注

该校的学生大多经历了多次转学,由于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缺乏相应的关注与关心。学生放学后,自主安排时间,没有家长相应的监管,他们对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不能养成良好的复习、预习等学习习惯,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

1.3 学生行为习惯的缺失

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上课小动作不断,虽然头脑聪明、灵活,但没有自我约束力,在上课学习的时候,他们在玩,在下课放松的时候,他们也在玩耍,长此以往,成为了学困生。
2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直观、感性的特征,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恰当地利用PPT,把几何教学中的点线面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并配以悦耳的音乐,重点的地方以鲜艳的色彩加以标注,突出重点,让学生印象深刻。如通过实物投影,将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作业、答卷展示给大家,迅速快捷、节省时间,学生能够直观地明了应该如何去思考与书写。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避免一只粉笔打天下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创造性地构建信息化教学,用信息化提升教学效益。
3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
新国家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基于此,我们建立了班级教学资源网站与网络考试环境,以提升教学的效益。
班级教学资源网站及时发布课前检测题,学生在每天上课前完成课前检测,将课堂前移,突破课堂时空的限制。同时利用该网站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利用网络考试环境,进行课堂反馈,及时有效,让学生及时看到自身的不足,能够第一时间查漏补缺,避免反馈的延迟性。教师每天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制作精彩的PPT,将备课引向更深层次,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同时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提升教师教学素质。
4 “双测导学” 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双测导学” 学案教学模式,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抵消他们自身的弱势,达到提升教学效益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大幅度的提升。

4.1 学习目标——我实现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最先应该考虑的学习策略。我们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知道自己所应该达到的水平,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自信心,使之时时刻刻明白自己所应该完成的任务。

4.2 学习过程——我珍惜

1)课前检测——我自信。检测昨天的知识掌握情况,承前启后,为新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达到温故而知新。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问题,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同时也是新知识学习前的思维激活的过程。以旧引新,以旧知新。 利用班级教学资源网站发布,课前完成。
2)引领激活——我认真。搭建平台,引领方向,激活思维。数学课程的特点是层层相扣、逻辑性极强,学生往往无法越过其中的一些思维障碍。我们通过设置一些小问题,搭建学生前进的平台与扶梯,使之能够自己成功跨越思维的障碍,走向成功的彼岸。
3)小组讨论——我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4)成果展示——我积极。通过成果的展示,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操作要求:以一组为主,其他组补充完善,内容是运用的知识、方法、规律,同时也可以展示典型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最好是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总结、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结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成果。
5)反思小结——我用心。同样一道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别人的想法也许比你的更好,因此同学之间认真倾听,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大有益处。 倾听,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发言,对自己更是一种激励与锤炼。
让学生反思问题解决时所用到的知识点、方法规律、问题解决策略及易错点;反思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什么;反思本人本节课的表现情况。从而全面系统地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及收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有价值的反思小结,及时在班级教学资源网站发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4.3 达标测评——我能行

“达标测评”是目标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可迅速、准确、真实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补救、矫正,是目标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利用网络考试环境,坚持每日的达标测评,保证当堂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工作,确保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羊兆林.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巧妙结合[J].陕西教育,2013(1):133.
赵文敏,胡华,周怡.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9):1117-111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