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中国用数字信息拥抱美丽中国梦学生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5158 浏览:144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梦想而奋斗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心中美好的东西一定能创造出来!”
在河南理工大学校园,如果你在学生食堂看到一位白发苍苍、衣着朴素的老人买了两根油条、一碗稀饭,笑呵呵地坐在附近就餐,那人一定就是河南理工大学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刘先林院士。
刘先林“抠门”?记者算了笔账,每年他在学校的津贴是12万元,然而刘先林“很亏”,任职以来,这笔钱他分文未取。“他把这笔钱留在了学校,设立了一个专门账户,用来资助科研项目和生活较困难的师生。”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院长郭增长十分感慨。
走进测绘学院综合办公楼307室,这个刘先林办公兼卧室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简易床、一张沙发、一台电脑、一张堆满专业书籍的写字台、一个书柜。
2006年,刘先林在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做实验,学校安排他在老校区的宾馆吃住。新校区距宾馆8公里,坐车也就十几分钟,年近70岁的刘先林依然要求睡在办公室,洗漱在办公楼里的公共卫生间。每晚,整栋大楼就只剩下他和门卫。“看上去更像个看大门的工友。”门卫们都认得他。刘先林喜欢住办公室,原因是离设备近点,可以随时做实验。
“搞科研,就要做好啃面包、住办公室的准备。”刘先林常对学生说。“一次,课题组跟他讨论到下午1点多,可他谈兴正浓,大家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但都不好意思说。将近下午2点了,他突然想起,‘哦,时间不早了,我们去吃饭吧’。到食堂简单要了点儿菜,又给每人要了一张大饼,还叮嘱大家一定要吃饱。”刘先林指导的第一位博士后刘昌华记忆犹新。
正是靠这种精神,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河南理工大学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创新团队在测绘科研的炼狱里创造了春天,以自己10年的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给地球照了个像”,被誉为“‘把地球搬回家’的人”“为地球做尺子的人”“用数字信息拥抱美丽中国梦的人”。
正是依靠这种精神,该团队创造了测绘界的奇迹,打破了我国航空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写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长期采用胶片的历史,推动了我国测绘从传统向数字化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河南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刘先林院士、邹友峰教授、郭增长教授等共同完成的“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项由河南理工大学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创新团队10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是该校自2011年度完成的“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之后,又一次获此殊荣。
“为梦想而奋斗,心中美好的东西一定能创造出来!”邹友峰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位学成归来的博士,一个把学者的睿智与管理者的从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专家型领导干部,邹友峰2003年被任命为焦作工学院院长(河南理工大学前身)时,年仅38岁,是当时河南高校最年轻的校长。
“对待科研,他要求一是一,二是二,十分严格,不许有丝毫的差错。”邹友峰指导的博士生柴华彬说。的确,对河南理工大学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创新团队来说,科研就是最好的生活。
“坚定信仰,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梦想!”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梦想!”邹友峰说,“从事测绘科研,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他认为,真正的研究成果总能解决制约生产作业的重大技术难题,走出“之塔”,开出一片新天地。
“我们搞测绘科研,就好像背着黑锅在地狱里爬行,谁最能吃苦,谁意志最坚强,谁就能最终找到地狱的出口。”师生们对刘先林的话耳熟能详。
在数字航空摄影仪的研制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一起航拍、一起分析。2005年7月,大家一起到野外进行航空试拍。航拍用的是一架简陋的农用蜜蜂三型飞机,机身没棚,像公园里的小游船。飞机只能容纳两个人,除驾驶员外,另一人是倒座、脚悬空,很难受。更关键的是试验难度大,小飞机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高,修正航向、调整水平等许多操作都要由专人完成。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犯起嘀咕:这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飞机差别也太大了,连密封舱都没有。
为打消大伙儿对安全的顾虑,刘先林第一个登上了小飞机。大家劝他,他却笑着说:“放心吧,这小东西听话着呢。”很快,飞机就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40分钟后,飞机还没有回来,现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
当飞机安全返回时,看到大家惊魂未定的样子,刘先林倒笑开了,连叹收获丰富,并兴奋地说:“相当安全,天上兜风的感觉不错!”“只有亲自上去了,才能看到仪器的工作情况,才能知道在工作当中怎么操作,会产生什么问题。”他还开玩笑说,“环境条件差一点,我们就用人力补其不足,这叫作‘以软补硬’。”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一个个轮换登上飞机,顺利完成了预定任务。
梦想是创新的源泉。“我们就是看不得国外的产品垄断中国市场。外国能做到的,咱们也能做到。”郭增长说,“长期以来,国内数字航空影像获取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的数字航摄仪,国外数字航摄仪采用专业量测型相机,不但昂贵、检测维修困难,且存在着中小比例尺测图数据冗余大、效率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高程精度低等问题。因此,开展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对提升我国测绘技术水平和实现测绘仪器国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其实,在研发最困难时,我们的压力很大,但硬是咬着牙挺过来了。” 郭增长说,“在做实验的几个月里,我们没睡过一个好觉,对情况一次次地了解、分析,一步步地摸索、实践,一遍遍地校正、修改……”
2007年5月底,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宣布了一条喜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仪通过了专家鉴定,该摄影仪填补了国内空白,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第一参研单位的河南理工大学,师生们的脸上再也无法掩饰成功的喜悦。“这个数字航空摄影仪是当今世界上最棒的设备之一,它好比是一架水准极高的专用数码照相机,拥有一亿六千万像素,其高程精度比国外同类产品高三到四倍,可以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拍摄得比以往任何设备拍摄的图像都清晰。”邹友峰说,“同时它体积小、重量轻,对天气条件要求不高,即使阴天也能在云层下拍摄。此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环保、旅游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过去搞地形测绘,必须到野外进行实地测量。有了这套设备,可以通过航空照片,把地面模型按原样搬到室内来。以前艰辛的野外测绘,现在坐在电脑前就可完成了。所有测绘要求的图种,这套设备都能绘制,应用面非常广。”团队成员、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张合兵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项技术,真正实现了‘把地球搬回家’的梦想!”
“执着于创造与奉献,人生就有出彩的机会!”
“作为中国人,就要为国家争光!你如果停了,人家就上去了,你很快就会被淘汰。要跟上整个技术进步的步伐。”团队成员刘昌华对刘先林的话记忆犹新。
“执着于创造与奉献,人生就有出彩的机会。事业因为梦想而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而变得无比厚重。”邹友峰说,“在追求梦想的创业之路上,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创新活力才能更好地持续迸发。”他更善于用人所长,合理安排科研任务,充分调动科研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邹校长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凝聚起一个和谐向上的创新团队;他博学严谨、豁达谦和,像磁铁般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张合兵说,“年轻人总爱找他讨论技术问题,也都愿意到他手下工作。他也敢于放手让年轻人去干去闯,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增长才干。他带过的年轻人,大都很快能独立承担国家或国家测绘局重点科研项目,成为科研骨干。”
“我们所做的科研成果一定要能够得到推广和应用。”邹友峰反对那些“纸上谈兵”的科研,“国外数字航摄仪平均为1500万元/台套,而我们研制的装备售价仅为400万元/台套。低是一大优势,还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使用非常方便。用户只需购置一台设备就可以满足不同项目影像获取的需要,国外的航摄仪则没有这项功能。另外,拍摄前后,都可对相机参数及时进行检校,以符合我国测绘行业的作业标准,保证测绘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但进口的数字航摄仪则需要送到国外检校,周期长、成本高,用户难以承受。”
据介绍,数字航空摄影仪还在其关键技术——多相机高精度拼接,即多幅影像拼接的虚拟影像生成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数字航空摄影仪投产以来,已在全国28个省、区、市完成了70万平方公里的航空影像获取任务,所获取的影像应用在数字测图、数字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产生经济效益约40.4亿元,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邹友峰说过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作为该团队的人生注脚:“以最低的标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以最高智慧创造出造福人类的伟大成果,以最大努力承载起人民的梦想和重托。毫无疑问,人生的价值绝不是仅仅满足于吃、穿、住、行,而是在于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的现实!”
责编:赵 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