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7031 浏览:232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前,小学美术教育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教学,而忽略了“以陶冶感情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只有美术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学生才能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具有完美人格的人。本文阐述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探索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1674-4810(2013)14-0143-02
进入新世纪,人文素质教育已从一种思想形态发展成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美术教学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和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艺术熏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美术教育应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从广义上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民族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感受和发现,体会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已有10余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功利、轻价值,重工具、轻生活,重理性、轻人性的现象仍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徐力弑母、马加爵杀人、刘海洋硫酸泼熊等案件,到报刊、电视中时有报道的校园暴力、等事件,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缺失。
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情感、意志、源于:论文 范文www.618jyw.com
价值、道德、个性、教养、生存状态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新课标将小学美术定位为人文课程,改变了过去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教育观念,确立了小学美术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小学美术新教材中的内容充满了“人文关怀色彩”,更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促进教学有效性

我国基础教育明显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倾向,课程教学重理论,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实践体验。21世纪的美术课程改革已向着美术与文化结合的方向发展,注重对多元美术文化的传授,并配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有助于教师自觉关爱他人、关怀社会、关怀自然,提升精神境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养往往会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开发教育功能、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实践者。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于美术教育能否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以人为本,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用心感受、了解学生的需要,抓住美术教育的细节,这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新课改强调小学美术的趣味性学习,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例如,在手工或绘画课上,教师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授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互相合作,组外彼此竞争,自主创作。在团队合作中体现学生个性,在个性中培养团队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创作中陶冶了情操,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3.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当今美术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审美观念是美术学科追求的人文素养的核心。美术教材中收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凝聚的人文精神极为丰富。小学美术教材处处蕴含着人文精神,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每一课时的人文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放学了》、《生命之源——水》、《植物写生》、《让色彩动起来》、《台历、挂历的设计》、《衣架的联想》、《我的牙刷》等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再如,《我的好伙伴》一课,引导学生学习伙伴的含义,了解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只有友好往来、和睦相处,创建和谐社会,人类才能共同发展。
美术在塑造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更需要美术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从而让美术成为一种善良、直达心灵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精神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张兴华.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研究[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
戴玉贞.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人文思想[J].教育学文摘杂志,2012(14)
[3]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李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