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倦怠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理由分析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6427 浏览:19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引发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越来越多,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特殊群体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原因分析通常从职业、组织、个人三个角度考虑。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倦怠 原因分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是指在多元化的思想道德意识背景下,面临复杂的工作任务,而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不能被有效认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消极的情感、意识和行为方式(王大贤,2006).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上引路人、心理健康的“知心大姐”、生活上的“知心大哥”,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职能、能力要求及工作范畴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不同的拓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复杂和多样,引发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越来越多,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特殊群体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因此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显得十分必要,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原因分析通常从职业、组织、个人三个角度考虑。

一、职业角度

(一)职责不清、工作压力大。辅导员首要职责是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辅导员职责已经从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择业教育”等。其中学生事务管理有包括:遴选班委、建立健全班级制度、班风学风建设、安全稳定、贫困生管理、心理疏导、推优入党等等,辅导员经常限于繁杂的学生事务管理,无暇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窘迫局面,只要是涉及学生的工作,不论是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人事处等。目前学生工作重要的任务是保证学生人身安全,辅导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很多辅导员听到与自己相同的手机铃声,会不自觉的摸一下自己的手机。
(二)发展不畅、工资待遇不高。16号文件、24号文件明确规定,辅导员属于教师系列,是干部的后备,这涉及到辅导员是评定教师系列还是行政系列,但是部分学校对辅导员究竟属于哪个系列都不清楚,导致辅导员对于走哪个系列很是迷惑。曹建平(2007)从湖南省长沙市选取了5所高校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50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24份。其中月收入小于1 500元的13人,月收入在1 500~2 000元的99人,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的12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整天与大学生打交道,辅导员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与研究,导致很多辅导员忘记了自己的专业。因此辅导员在职称评定及工资待遇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

二、组织角度

(一)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高校的重要职能是教书育人,但是高校普遍重视教学,忽视或轻视育人的功能,这就导致教师队伍、行政管理人员在学校的政治地位和实际收入都比较高,这就导致不仅教师认为辅导员是管学生生活的人员,学生也认为辅导员就是“勤杂”人员。
(二)高校辅导员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培训。现在高校一般会在辅导员入职前进行岗前培训,此后很少负责辅导员的发展,没有完善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只能通过“前辈”和自己的摸索自己工作技能、专业理论学习,虽然有部分高校会举办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但也仅仅是培训而已,没有系统的从思想、学习、工作、技能等方面全方位的对辅导员的发展负责。
(三)高校缺乏有效的辅导员考评和激励体制。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大学生,主要工作职责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负责班级的事务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这些工作的效果具有滞后性,可能毕业后或者5年、10年方能显现,很难用量化的指标考核。而且目前现行的辅导员考评体系,仅限于辅导员表面的工作要求,比如:开了几次班会、到过几次寝室、学生有无安全事故、学生的获奖等等,而辅导员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工作细节等缺乏衡量指标。这很容易导致对全体学生发展的辅导员的工作见效慢,抓大放小的工作见效快,对全体学生发展的很不利,同时也容易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三、个人因素

任海涛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生存压力大的感受、信心的弱化与智能枯竭、付出与回报的困惑、职场错位的矛盾、以去个性化为特征的心灵倦怠、意义的缺失和价值衰落等多方面。
(一)家庭原因。范纯琍(2009)认为来自偏远农村或者本身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辅导员较本身条件较为优越或家庭背景较好的辅导员更不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李宁(2013)认为,家庭婚姻是影响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婚后辅导员赚钱养家、操持家务、陪伴家人的时间有所增长,势必不会像没结婚的时间时间充裕,造成原本就繁重的工作任务压缩到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使得工作压力增大。
(二)专业原因。高校对辅导员的遴选专业要求不高,不同专业的人员进入辅导员队伍,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同时也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非思政专业、教育专业、心理专业的辅导员需要摸索着工作,从事着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久而久之,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个人成就动机。16号文件、24号文件把辅导员定义为行管管理干部的后备又属于教师队伍的一员。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经常陷于繁杂的学生事务管理,教学人员会认为辅导员管的是学生的生活,学生会认为辅导员就是管出勤、请假的工作,辅导员会认为我怎么越来越像学生的保姆。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与角色定位模糊导致辅导员缺乏工作的认同感。另外,部分辅导员限于学生事务管理、缺乏对工作的思考。
总结,更不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用说上升到理论层面,这就相较于教师,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少之又少,仅仅局限于一届届学生毕业,社会认可度不高,辅导员的个人成就动机不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