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化学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化学语言学位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35062 浏览:1595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化学领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还是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都必须通过准确的化学语言表达出来,否则,化学就失去了科学性、严密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化学语言的培养。
化学语言不仅仅是指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这些只是符号化学语言;它还包括口头化学语言、书面表达化学语言、图象化学语言、计算化学语言等。各类化学语言准确、规范的使用,综合运用,才能使化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交流、推广、创新、发展得到提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这方面能力很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

这主要指符号化学语言。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书写元素符号,大小写不分,造成混乱
如将Co(钴)写成CO(一氧化碳),将Cl(氯)写成CL等。
(2)符号与意义理解不准确,使用时符号泛滥造,成错误
如:P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618jyw.com
2O5中P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式:“(P×2)/(O×5)”表示“(磷的相对原子质量×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5)”,但由于学生未准确理解符号P和O的含义,就将该式写成“P2/O5”;又如:将“ Fe2O3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Fe×2/Fe2O3)×100%”,写成“( Fe2/Fe2O3)×100%”等。
(3)多意义的符号未配文字说明
有些符号意义很多,如:化学式“H2O”的意义有: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表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语言环境不同,它表示的含义不同。对于初学者,使用它时,应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避免发生误解现象。
(4)将符号与文字没有原则的混用 如:写化学方程式时,有些学生因为不知石蜡的化学式,将“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写成“石蜡+O2﹦CO2+H2O”

二、语言表达不准确

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口语化太强,逻辑性较差,抓不住重点,让人很难相信他是在叙述化学问题。关键原因是,教师从一开始就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没有使他们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以至给人一种随随便便的印象。如关于气体的溶解性的叙述,“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甲烷极难溶于水”,他只叙述为“溶与不溶”。再如,“氧化物”说成“含氧的化合物”; “氧化反应”叙述为“物质与氧气的化学反应”,多了一个气字;“实验室制氢气时,用锌能将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叙述为“锌能将稀硫酸中的氢气置换出来”,多了一个气字;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以上问题是中学生学习时常犯的语言错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找出良方,对症下药。

一、端正思想,重视对化学语言的教学

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才会积极。无论教与学,都应积极主动,尽量避免口语化。

二、教师作表率,营造一个化学语言环境

教师先要有一个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自己所说的话,应三思而后行,决不可以随随便便、信口开河,使自己常说一些犯规的语言,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然后,再倡导学生说规范用语,随时随地进行矫正。

三、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通过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比如,为了分散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记忆难度,在前面各节的学习中可先行渗透,让学生逐个分段去记,这样既避免了枯燥无味,又提高了记忆效果。再如,为了使学生掌握各类化学用语的涵义,让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练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口答、笔答,小组比赛等方式进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应用化学用语的的能力。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学语言的准确灵活使用,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循序渐进,一丝不苟,这样才能功到自然成。
【参考文献】
刘晓东《服务于化学课堂》,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年出版
李永红《中学化学教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