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方式对保健班学生身体自尊、体育锻炼态度影响实验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8037 浏览:202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突出了“三基”,把握了体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内涵,然而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感召下,人们急切呼唤着情知互促的教学格式|教育论文范文|,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好奇、兴趣、愉快、焦虑)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情感性教学模式。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模式在初中生的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初中生身体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应付方式、心境的水平。在高中生的体育教学中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创新能力效果明显,而且学生在认知加工过程上有明显的改善,留意力更集中,学生主体介入性更强,更轻易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气氛,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提出在高校保健班体育教学中运用“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为验证该模式在高校保健班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宁波大学38位保健班学生进行了“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干涉,为期4个月,并将其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探讨了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保健班学生身体自尊、体育锻炼态度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在保健班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明显。2、“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保健班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和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与发展。3、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保健班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和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与发展。4、适宜的运动项目的设置,如:乒乓球、台球、太极拳等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基本途径,是提高保健班学生身体自尊的有效捷径。5、降低目标进而创设梯度目标是提高保健班学生介入率的有效方法。6、从对体育锻炼的介入率提高的过程中协同情绪调节,对形成稳固的持久的体育锻炼态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保健班学生身体自尊锻炼态度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6-8Abstract8-12第一部分文献综述12-29一、前言12-13二、情绪调节的意义13-16(一)情绪及情绪调节的概念、类型13-15(二)情绪调节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与意义15-16三、情绪调节与人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16-21(一)情绪调节与人的身体自尊的关系16-18(二)情绪调节对人的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18-21四、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分析21-29(一)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21(二)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21-24(三)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24-25(四)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25-28(五)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28-29第二部分实验研究29-50一、本研究目的29-30(一)调查目的29(二)实验构想29-30(三)研究假设30二、研究对象与方法30-32(一)研究对象30(二)研究方法30-32三、实验步骤32-33(一)确定教师32-33(二)实验前测试33(三)实验教学干涉33(四)实验结束测试33四、实验过程33-38(一)具体实施过程33-36(二)重要实验措施36-38五、实验结果38-41(一)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保健班学生在身体自尊量表上的比较结果38-39(二)实施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保健班学生在身体自尊量表上的比较结果39-40(三)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保健班学生在锻炼态度量表上的比较结果40(四)实施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保健班学生在锻炼态度量表上的比较结果40-41六、分析与讨论41-47(一)实验前后保健班学生在身体自尊量表上各因子差异的比较分析41-43(二)实验前后保健班学生在锻炼态度量表上各因子差异的比较分析43-46(三)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在身体自尊和锻炼态度两方面的综合效应分析46-47七、结论与建议47-48(一)结论47-48(二)建议48八、本研究的不足与创新之处48-50(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48-49(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49-50参考文献50-55附录55-61身体自尊量表(PSPP)55-58锻炼态度量表58-61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61-62致谢6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