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解析几何平面向量与剖析几何交汇学位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5655 浏览:162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由于向量有代数与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因此,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问题就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备受新课程高考命题的青睐,其涉及的问题是以解析几何中的坐标为背景的一种,包括向量描述求曲线方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探究圆锥曲线的性质等方面,而解决的关键仍是以坐标法为主,利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及消元法等知识、方法进行转化处理。
例1.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直线y=2x-4与C交于A,B两点,则cos∠AFB=
(A)■ (B)■ (C)-■ (D)-■
审题视点:首先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求得交点A、B的坐标,再由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求解。
解:联立y2=4xy=2x-4,消y得x2-5x+4=0,解得x=1,x=4。
不妨设A在x轴下方,于是A,B的坐标分别为(4,4),(1,-2)。■=(0,-2),■=(3,4),cos∠AFB=■=■=-■,故选D。
例2.已知平面上一定点C(2,0)和直线l:x=8,P为该平面上一动点,作PQ⊥l,垂足为Q,且(■+■■)·(■-■■)=0。
(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2)若EF为圆N:x2+(y-1)2=1的任一条直径,求■·■的最值。
审题视点:第(1)问直接设动点P的坐标,先把向量之间的关系化简,然后代入向量坐标,化简整理即得轨迹方程;第(2)问先利用圆的性质化简向量数量积,将其转化为动点P与定点N的距离的最值,最后代入点的坐标将其转化为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1)设P(x,y),则Q(8,y)
由(■+■■)·(■-■■)=0,得|PC|2-■|PQ|2=0,
即(x-2)2+y2-■(x-8)2=0,化简得■+■=1。
所以点P在椭圆上,其方程为■+■=1。
(2)因■·■=(■-■)·(■-■)=(-■-■)·(■-■)=(-■)2-■2=■2-1,P是椭圆■+■=1上的任一点,设P(x0,y0),则有■+■=1,即x02=16-■,又N(0,1),所以■2=x02+(y0-1)2=-■y02-2y0+17=-■(y0+3)2+20。
因y0∈[-2■,2■],所以当y0=-3时,■2取得最大值20,故■·■的最大值为19;
当y0=2■时,■2取得最小值(2■-1)2=13-4■,(此时x0=0),故■·■的最小值为12-4■。
方法总结:平面向量与平面解析几何交汇的题目,涉及向量数量积的基本运算,数量积的求解以及轨迹、直线和圆、直线和椭圆中最值等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应从向量的坐标运算入手,这也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坐标法。
例3.已知双曲线x2-y2=2的右焦点为F,过点F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是(1,0)。
(1)证明:■·■为常数;
(2)若动点M满足■=■+■+■(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点M的轨迹方程。
审题视点:本题可以采用设而不求的方法,设出A(x1,y1),B(x2,y2),对于第(1)问,先由直线与双曲线关系确定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的解析式,进而证明为常数即可,但不要漏掉AB与x轴垂直的情况;对于第(2)问,先设动点M的坐标,再结合条件建立有关动点M的方程即可。
解:由条件知F(2,0),设A(x1,y1),B(x2,y2)
(1)当AB与x轴垂直时,可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2,■),(2,-■),此时■·■=(1,■)·(1,-■)=-1。
当AB不与x轴垂直时,设直线AB的方程是y=k(x-2)(k≠±1)
代入x2-y2=2,有(1-k2)x2+4k2x-(4k2+2)=0。
则x1,x2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所以x1+x2=■,x1x2=■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于是■·■=(x1-1)(x2-1)+y1y2=(x1-1)(x2-1)+k2(x1-2)(x2-2)
=(k2+1)x1x2-(2k2+1)(x1+x2)+4k2+1
=■-■+4k2+1
=(-4k2-2)+4k2+1=-1
综上所述,■·■为常数-1。
(2)设M(x,y),则■=(x-1,y),■=(x1-1,y1),■=(x2-1,y2),■=(-1,0),
由■=■+■+■得:
x-1=x1+x2-3y=y1+y2,即x1+x2=x+2y1+y2=y
于是AB的中点坐标为(■,■)。
当AB不与x轴垂直时,■=■-2=■,即y1-y2=■(x1-x2)。
又因为A,B两点在双曲线上,所以x12-y12=2,x22-y22=2,两式相减得(x1-x2)(x1+x2)=(y1-y2)(y1+y2),即(x1-x2)(x+2)=(y1-y2)y。
将y1-y2=■(x1-x2)代入上式,化简得x2-y2=4。
当AB与x轴垂直时,x1=x2=2,求得M(2,0),也满足上述方程。
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是x2-y2=4。
点评:本题是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交汇的综合问题,涉及垂直、共线、轨迹等相关内容,解决难点的方法在于如何借助条件把几何问题坐标化、数量化,从而推理转化为运算。
(责编 高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