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革新精神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30503 浏览:1357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精神;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注重三维关系的整合,在师生平等·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与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

创新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做基础,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如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我在学生弄清更嬴只拉弓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后,又大胆创设情境:有一天,大王再去游玩,看到一支边飞边鸣的大雁,便学着更嬴的样子拉动弓弦,但大雁并没落下来,这是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的源泉不断涌现,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618jyw.com
有的同学说:“可能这只大雁从来没受过箭伤,没有箭伤的体验。”有的说:“也许这只大雁有边飞边鸣的习惯”。有的说:“这更能从反面证明更嬴射箭有过人的本领。”在师生互动合作的平台上,激发了文本,读活了文本,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

二、提供质疑时机,细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觉、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与珍惜和爱护。怎样爱护、培育学生的创新萌芽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潜心钻研文本卷和文本对话,然后备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可能提到的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

三、注重学法传授,强调个性化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学伊始,可以开门见山地指出:“今天,我介绍一些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中,解读文本,提示方法。学法指导一般在课内进行,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法,这是培养学生能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关键。学法提示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学法直接提示,就是在讲课前教师开宗明义,直接告诉学生,要用什么方法学习,如上面所提到的诗歌教学。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悟出学法,如教学《画家乡》一课时,根据课文中自然段结构相同的特点,教师按一定的教法组织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根据教法悟出学法,即:看图—理解课文—解说,然后让学生按这一学法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自学以后结构相同的段落。这样,教师良好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学生既理解了文本,又训练了思维,又使他们摸索到了学习的门径,获得了“独行”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四、开展语言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创新型教师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新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1)课外阅读。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
(2)个人活动。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难以想象。”为适应时展,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机会,如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路,积极探求创新教育的新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