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猜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普通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15662 浏览:624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猜测是人们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或将其与有类似关系的特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判断、推理,对问题结果做出的估测.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合情地进行推理、演绎,得到的新的知识技能.
【关键词】 猜测;观察;实验;猜想;证明
猜测是人们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或将其与有类似关系的特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判断、推理,对问题结果做出的估测. 猜测是数学理论的胚胎,许多伟大的数学家都是通过猜想,发现了别人不曾发现的真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认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由此可见,猜测是发展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呢?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掘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猜测兴趣
“稳定的兴趣是人产生能力的一种证据. ”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首先要激起他们的猜测兴趣,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去猜、去想.
如:教学第八册第79页例题,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1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 教材把这样的摸球活动通过“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玲赢”变成比赛游戏.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知道,由于口袋里红球的个数多、黄球的个数少,所以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大,摸到黄球的可能小. 从而作出判断,小明赢的可能性比小玲大. 我在课前设计了猜一猜:
师:(出示装了球的袋子)同学们,这里放有红、黄两种球共6个. 而且两种球的个数是不相等的,4个和2个. 如果不打开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球多吗?
有学生迟疑一会说:可以猜.
有学生就接着说:这是不准的. 应该用更好的办法:摸,看看每次摸出什么球,这样多摸几次,就能知道答案了.
师:你们说这个办法怎么样?具体怎么个摸法呢?
整个过程学生通过有趣的猜测,对知识进行了主动的探究.

二、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猜测的机会

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而言,提出猜想,树立假设比验证更重要. 而传统的教材一般只有理论的复述,缺乏让学生猜想的空间. 教师作为引路人,应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出适合猜想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猜测的机会.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的问题导入:
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谈感受.
如此一来,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新的理论,这远比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计算”有效得多.

三、加强猜测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思维是从疑问和猜想开始的,而“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进行猜想. ”只有当猜想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就不会感觉是一种负担了.

1. 课堂中应利用多种形式加强猜测训练

猜测训练应从低年级就开始着手. 刚入学的儿童,好奇心是最强的,教师要小心地呵护这种好奇心,引导他们猜测他们所能了解的知识. 并应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如游戏:猜数字、猜大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于他们的猜测训练,使他们渐渐将猜测当成一种习惯,看到什么都能进行猜想.

2. 将教师猜想转变为学生猜想

在训练的刚开始,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猜想,而后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猜想的习惯,从而在课堂上就能听到学生提出的猜想和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论证. 如能达到这一步,那课堂就真的以学生为主,教师只在其中起导向作用.
学生数学猜测能力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懂了”、“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 "学贵在疑",如果教师能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那么学生会感到学习变成了一件再轻松不过的事情.
【参考文献】
吴亚萍.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2006.
现代中小学教育[J].2007(8):34-3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