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初探中职学校行为理由学生教育探讨科技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4622 浏览:107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每一个班级都会存在一定数量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方面等存在问题的“问题学生”。行为问题学生就是其中的一类。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可行的教育和干预也日益引起学校和老师、家长们的密切关注。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教育实践,针对行为问题学生的表现特征、成因及教育转化作如下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暴力行为;问题学生;表现特征;成因;教育初探

一、行为问题学生的表现特征

1.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淡薄

行为问题学生往往初中学习成绩不好,才来到中等职业学校,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往往自己报考的专业也是父母选择的,对自己将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是茫然一片。所以他们上课往往在玩手机、睡觉、看小说,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过一天算一天。

2.不能和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行为问题学生性格上比较孤僻、叛逆,不喜欢和同学们交往,不积极参加学校、班集体的各种活动,但是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活动还是会参加,如一些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在班级里出现和同学发生矛盾,他们一般也不会主动找同学和老师谈心,而是自己闷在心里,往往是班主任发现问题主动去找他们谈心,因而和同学、老师不能建立和谐良好的沟通关系。

3.在正常的环境下表现出不适应的行为和情绪

行为问题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他们不爱学习,爱上网、睡觉,在与同学交往时,容易与同学发生摩擦,而正是青春期的他们,年轻、好动、精力充沛,在正常环境下容易表现出不适应的行为和情绪,如在宿舍睡懒觉、不做早操、不参加升旗、上课迟到,甚至会出现情绪反常的情况。

二、行为问题学生的成因

1.缺乏自制力

具有自制力的学生,组织性、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与之相反,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当遇到外界刺激时有可能引发暴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大都为校园内学业的失败者,他们不被校园的主体文化所接纳,而内心又充满出人头地的冲动,此时若表现强化这种冲动的刺激,他们的行为便不顾一切,即使后果严重,也在所不惜。

2.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通常指心理活动的发展水平比同龄人低,是心理发展的一种缺陷。中职生心理异常的表现主要是妄想和性格异常。妄想是认知异常的一种典型表现,指一个人在对事物作出判断时,经常毫无事实根据、虚构地进行判断。性格异常是指人的性格显著偏离正常,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根深蒂固。中学生性格异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待现实事物态度上的异常表现;二是在行为方式上的异常表现。态度异常的学生缺乏同情心,对同学尖酸刻薄,嫉妒猜疑,容易引发矛盾;行为上异常的学生情绪暴躁,缺乏自制力,行为鲁莽,逞强好斗,富有攻击性,常常以暴力形式宣泄情感、处理问题。

3.不良文化的心理暗示作用

社会文化的负面导向为校园暴力事件推波助澜,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宣传内容,使中职生接受“教育”放入又一主渠道,而网络游戏正成为一些学生重要娱乐形式。影视节目中暴力内容过多,某些影片过度渲染武力、打斗和凶杀,甚至不厌其烦地展示犯罪的详细过程。而这些内容所包含、透露出来的若干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4.学校教育的扭曲

学校教育的扭曲在以升学为指挥棒的应试模式中,生命价值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缺乏应有的地位。教育是培养社会人的重要途径,而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作为社会人的最基本素质。不论是吸毒、滥交等严重的自残行为,还是抗拒社会的暴力行动,其中体现出来的都是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因此,教育应从人最本质、最朴素的感情出发,教孩子懂得要遵从基本的道德底线。这种教育对正处于危险年龄段的青少年尤为重要。
学生的暴力行为广泛存在,冲突升级,而且不再是“后进生”特有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仅仅看成是“不遵守纪律”,而应该深入分析其心理原因,根据暴力行为发生的心理根源,综合社会、家庭、学校的力量,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

三、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尝试

1.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学会合理、正当地释放自己的情绪

处于青春期的个体,大多是精力旺盛,情绪和心态都处在一个极危险的状态下,由于生理的变化引发体内的躁动与不安,个体非常容易出现冲动和暴力行为。因此,对这一时期的个体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克制自己的行为是每一个班主任的责任所在。同时,班主任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约束自己行为的有效办法。如,让学生在准备出手打人之前先从一数到十等,以缓和自己的冲动行为;让学生用打球等活动来释放多余的精力等。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多余的精力得到正常的释放。

2.引导学生认识暴力行为的危害性,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同伴关系过于看重和依赖,因而行为和做事很容易缺乏独立判断,盲目从众的结果使得他们在处理事情上出现跟风和“群体盲思”。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应该通过一些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盲目从众会带来严重后果,并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故事中班主任通过一个描写同龄人的影片来引导学会反思、辨别,并让学生从中感悟宽容和理解,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3.进行必要的危机干预

一旦周围出现这些危机,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个体常常都会有人人自危的担忧。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力图从心理上打消学生的这些担心,进行必要的危机干预,从心理上帮助他们走出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建立有效的安全感。学校可以全面改善环境,塑造良好的校风。同时,学校应建立安全政策,校纪校规,对学校暴力事件作出及时处理,同时,班主任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教育学生,对他们要充满真诚爱心,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热情的肯定与鼓励。

4.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应该给问题中职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问题学生的家庭往往对他们疏于严格管教,或者父母无能为力,有的寄希望于学校,让学校来进行管理。因此,学校的任务更加突出,学校的学生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处、班主任、系书记应该给问题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机制,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个别谈心、辅导,特别是班主任是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的知心朋友,扮演好在问题学生教育中的角色,做好问题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每个学生当成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尊重和信任学生,尤其使“问题学生”有被爱的饥渴感,要对问题学生心疼,而不是头疼,让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帮助他们正视自己,抬起头来走路。

5.加强法制观念教育

中职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年轻、做事有干劲,但是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问题学生,在他们的脑海中不懂法律,没有法律的意识,不知道什么是法律,更不懂守法、护法了,因此,近几年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所以学校要加强法制观念教育,首先,应该建立校园法制文化,建立主管校长、保卫科、学生科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其次,加强法制教育,学校的法制教育课要真正发挥实效,结合案例,请当地法院、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来学校现身说法,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同时要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来参与法律的实践活动,从而加强法律意识。第三,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加强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进行心理疏通,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加强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2003.
陈安福.心理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3]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首都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