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思想品德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33243 浏览:148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人文精神发端于文艺复兴,不仅对于突破当时神学的桎梏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后来逐渐发展为人类心灵家园的守护者。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章节的设置中,人文精神有隐性的体现,在关注课堂知识教学的同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实现人文精神的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更会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人文精神;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教育措施

一、人文精神表现形式

1.人文精神表现形式的变化

人文精神出现在欧洲那个被称为“黑暗的世纪”的时期,它不仅仅是人类对走向作茧自缚的神学思想的反抗,更是人们在神学思想催眠下的自我觉醒。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重商主义的兴盛,使那个外套——因为对自然的恐惧而依赖神学思想产生的,变得破烂不堪,更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量大大增强,那种对神学的畏惧早已被抛弃。关注自身,提出人类是自己的主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主题。
时过境迁,21世纪的社会背景与以往的时代有了很大的差异,无论是信息技术将人类的时空观念重新格式化,还是过度工业化将人类现实的生存空间过分压榨,人文精神在以人为本精神的指引下,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相同的要求。

2.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人文精神表现的原则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有归属的学科,它不仅承担着社会基本常识的传递,而且还担负着我国教育思想的渗透,要对学生实施有意识的影响。因此,人文精神的渗透除了普适性之外,必须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正如鲁迅所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二、初中课堂人文精神教育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所面临的问题

1.问题的表现

人文精神的渗透离不教学这个大的背景。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出许多年,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离现实还有很远,在高考是一个实现人生蜕变的重要选择关口这一观念还在主宰人心时,在考试成绩成为衡量教学好坏的绝对标准时,人文精神的渗透空间异常狭小。
人文精神所起到的渗透作用的表现是隐性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没有现实性的回报,所以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一件高投入、低产出的事,多数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人文精神的渗透只能流于简单的陈述。

2.问题形成的原因

人文精神的渗透只能是一个影响,但是对于学生内在性格的形成,基于心理学的思考逻辑,要有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人文精神的影响不是朝发夕至的事,这个渗透本身就决定了要根据情境来选择适当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无疑增加了人文精神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难度,一个空泛的说教和一个因情景而阐释的陈述,效果好与坏自然十分明了。
另一个就是作为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者——思想品德教师个人的人文素养也很重要,如果只针对课堂的话,文科的教师都可以实现不同层次的人文精神的影响,但就科目教学内容来讲,思想品德教学课堂是最有优势的地方。但整个思想品德教师的层次却不容乐观。由于教师培养和岗位设置的原因,思想品德课被定位成了人人都可以上的科目。这并不能否认一些非专业课教师的考试成绩,只是从人文精神渗透来讲,缺少必要的人文精神素养的训练,使得渗透产生的积极影响微乎其微。
整体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代要求脱节,使得一些教育管理岗位上的人,并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来为人文精神的渗透提供一个软环境。那么,只凭借教师在课堂上的口传心授,对这些性格形成正在进行时的学生实施积极的影响,效果极其有限。

三、在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渗透的措施

1.教师层面

有文章提出要加强教师的素养,这是很宽泛也没有可行性的要求,也是把教师捆绑上道德祭坛的错误做法。“学高为范,德高为师”,那是指教师中的精英群体。教师首先是社会人,他们更是平凡人。那么,对于有如此要求的岗位只能依靠思想品德教师的个人修养的话,那会是另外一种道德棒杀。当然,教师在道德层面的修为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作用,但关键还得在技术层次操作。若是能以学校为单位,以教材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定数量课堂渗透的例子让每个教师酌情掌握,教学效果会更好。

2.学校层次

学校要为这种渗透营造一个氛围,毕竟当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之有相对应的提高之后,对于学校的管理有很大的帮助。由学校出面,组织教师进行业务上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也要讲究人文关怀,为整个教师体系人文气息的掊养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
思想品德课堂教育有其特殊性,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其科目特点的要求,更能对整个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产生积极的隐性推动。
(作者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第十五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